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刘翰章:久病床前有孝子 童心伺母无怨尤
在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就读的刘翰章平日里是个嘻嘻哈哈、乐观开朗的大男孩,而走近他却发现,这孩子可真不容易!同龄人还沐浴在父母的呵护中,而他却每天奔波在照顾患病母亲的路上,用弱小的肩膀为病重的母亲撑起一片天。更难能可贵的是,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他依旧坚强、依旧知感恩,甚至依旧有帮助别人的爱心。
失去了爸爸更要守护妈妈
刘翰章3岁时,妈妈患上了脑肿瘤。住院两年、经历四次开颅手术,方才保住了性命。“可是,妈妈从此再也听不到了,智力也严重衰退,甚至连我和爸爸都不认识。”刘翰章难过地说。曾是英语教师的妈妈被迫离开了她心爱的讲台。然而,磨难接踵而至,妈妈出院后不久,爸爸又查出肺癌。为了治病,家里连仅有的住房也卖掉了。可爸爸还是在手术后一个月因病情复发,在无限牵挂中去世了,留下幼小的刘翰章与病重的母亲相依为命。
刘翰章和妈妈一起搬到了姥姥家,依赖于姥姥、姥爷微薄的退休金。失去了爸爸,刘翰章很怕再失去最亲爱的妈妈,面对因失去丈夫而彻底崩溃的妈妈,小小年纪的他便懂得用一颗童心安慰妈妈。为防止妈妈想不开,他每晚就睡在客厅的一张小床上,和姥姥、姥爷轮流照顾妈妈。一天夜里,小翰章发现妈妈趁大家不注意跑出了家门,他马上追上去拉住她,哭着对她说:“妈妈!你不要我了吗?我已经没有爸爸了,我不能再没有你!为了我,你一定要活下去。为了你,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长大了挣钱给您治病……”虽然听不见,可妈妈一下就明白了儿子的意思。寂静的夜里,她与懂事的儿子抱头痛哭。
“交流板”打开妈妈心扉
为了给妈妈排解寂寞,刘翰章用积攒下的压岁钱,给妈妈买来一台二手电视;中午啃干方便面,用省下来的饭钱给妈妈买来一台吸痰器;用平时积攒的零花钱买来一块小黑板,写字与妈妈交流。有了这块“母子交流板”,妈妈开心极了,笑得那么幸福、那么灿烂。从此,妈妈的话也多了,有什么她就写在黑板上。刘翰章说,他记得妈妈在黑板上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子,妈妈以后就能听见你说话了……”
刘翰章的班主任告诉记者,以前不知道他家情况的时候,看到刘翰章每天中午回教室都满头大汗的,还经常踩着上课铃来,觉得这同学怎么总迟到,还批评了他。后来才得知,他每天中午都要回去看妈妈,来回骑车得40分钟……
刘翰章的姥爷含着泪说,别人家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可是刘翰章为了照顾妈妈,小小年纪就学会了买菜、做饭、洗澡、洗衣服,还给妈妈洗脚、洗袜子,却从未觉得委屈。每天放学后,刘翰章不像大多同龄人那样进门就有可口的饭菜,而是背着书包挤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去武警医院照顾妈妈,给妈妈擦洗,守夜给妈妈翻身。虽然现在母亲的病情严重恶化,但是每当刘翰章到医院伏在母亲身旁,脸贴在她手上时,母亲就能感知孩子,甚至流下眼泪……
自制“感恩铭录”回报他人
在家中一间小屋里,记者看到小屋墙上贴着满满当当的奖状,这些奖状是小翰章品学兼优、多方面发展的见证。老师说,刘翰章多才多艺,尤其喜欢音乐,他是班里唱歌最好的,参加校舞蹈团演出,一支藏族舞蹈还拿了奖。
更令记者感慨的是,奖状旁还有一个“感恩铭录”,这是小翰章自己精心制作的,上面写着所有帮助过他们一家的叔叔阿姨的名字,他每天都看。姥爷说,对于小翰章,这些名字,不是还人情债的负担,而是给予他心灵滋养的源泉。
生活如此困难,刘翰章却热心助人,他曾三次捡到钱包交给失主,七次为灾区捐款。小翰章说,平时,妈妈单位领导和居委会阿姨经常到家里问寒问暖,社会上的好心人也经常帮助他们。“得到了这么多的关怀,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会努力学习,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