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天津奥数网

天津站
奥数网

中学快报:从历史名校走向现代名校天津市海河中学

人民网天津视窗 2009-11-18 10:19:21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的发祥地;它是中国北方第一所德国中学的诞生地;它是河北省及天津市创办最早、为期最长的女子专门中学……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海河中学,恰如一册近现代教育史卷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一起来讨论海河中学!

    海河中学2009年初中第二阶段招生政策

    “要实现从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跨越”,“要用心智为学校新的百年辉煌奠基!”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海河中学的师生们在历史与现实交融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掷地有声地提出这样的奋斗目标。

    天津市海河中学之所以被众多文史及教育专家赞誉为“兴学沃土”、“教育宝地”、“历史名校”,是因为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创造出许多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辉煌。早在1873年,这里作为海军教习所,为清朝北洋水师培养军事人才。1886年,经李鸿章批准筹建“博文书院”,从此奠基了“博学治文,教育救国”的历史文脉。1895年盛宣怀奏请朝廷批准,创办北洋西学堂(今天津大学前身),这里又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大学的发祥地。1907年,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德国政府出资派员在此成立德华中学,引进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治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大批教学仪器设备。1919年民国政府接管后改名为大营门中学。1924年直隶全省第一所女子专门学校诞生于此,开始了长达44年的女子专门教育。 1949年,天津解放后,更名为天津市立第一女子中学,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1968年,以天津母亲河命名为天津市海河中学,学校开始男女生兼收,改革开放后成为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新世纪伊始,又被确定为天津市高中示范校。 

 

海河中学

海河中学师生

    以下为海河中学在20世纪初大营门中学时期和女一中时期的简要介绍。

    李金藻与大营门中学

    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天津德华普通中学校的学生纷纷退学转校,加之有关当局禁止德方办学,学校停办。1919年,由天津教育界著名人士李金藻出面,将德华中学接管,改组为大营门中学,也称特一区大营门中学。李金藻与严范孙先生一样,是中国历史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在当时极其艰难的历史条件下,致力教育事业,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主精神和爱国思想,在中国文化和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1919年,李金藻受命接管德华普通中学校,将其改组为大营门中学并出任校长。李金藻重气节,轻名利,耻于标榜。在教育上尤其重视对学生的人格、道德培养。他有着极强的民族自尊心,非常爱国。天津市大港区振业里居民王先生收藏了一张五四时期天津学生呼吁同胞抵制日货的旧传单,传单上写着:“同胞速醒,我们中国现在已到了极危的时候了……但愿同胞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传单的落款是;“大营门中学校全体学生泣告”。5月13日,大营门中学学生参加了天津学生声援“五四运动”的游行示威活动。日本侵华期间,有人请李金藻为日伪政府做事,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李金藻晚年,正值抗日战争最残酷,人民生活最艰苦的时期,他抱定宁可饿死,决不失节的信念,宁愿以卖字鬻画维持生活,也决不做一点有辱文化、有辱祖国的事情。 

    1926年,李金藻出任河北省教育厅秘书及广智馆馆长,后任省政府秘书、河北省第一图书馆馆长、天津教育局局长、河北省教育厅厅长等职。李金藻曾任大公报主编,江西省教育厅厅长,是南开大学最早的校董之一。

    天津第一个女子中学的创办

    李金藻出任大营门中学校长后不久,正值“五四”运动,5月23日,大营门中学与其它14所中等以上学校学生1万多人举行罢课,要求北洋政府惩办曹汝霖、章宗详、陆宗舆,释放北京被捕学生,1924年大营门中学停办,欲改美术学校未果。1924年(民国十三年)4月,直隶省教育厅张瑾厅长见本省一向没有女子中学,建议用停办的大营门中学旧址,借用拟在大营门中学建美术中学的经费,创设“直隶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经省议会通过,于7月初委步子方、步以諴等人着手准备,拟定“朴毅敬诚”为校训。学校年经费七千元整,10月初招收初一年级学生7名,编为一班(是年冬又招插班生五名,共为十二人),聘请教职员8人,步子方为首任校长,步以諴为训育主任,刘泽山为教务主任,于10月10日开学上课。

    1924年直隶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成立后,先后易名:河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1928)、河北省省立女子中学校(1933)、天津特别市市立女子中学校(1941) 、河北省省立女子中学校(1946)、天津市立第一女子中学(1949)、天津市第一女子中学(1949)、天津市海河中学(1968)。

    海河中学校长卞永海访谈

    卞永海结合学校的历史,充满激情地阐述了学校“以生命教育为核心,通过体验式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素养与能力,使学生形成舍我其谁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海河中学的奋斗目标确实让人很振奋。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中,“要实现从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跨越”,“要用心智为学校新的百年辉煌奠基”都极富挑战性。当初确定这两项目标时,学校都基于哪些考虑?

  卞校长:说句实话,是历史太沉重了,学校厚重的历史让我们不得不用百年来规划未来,提九十九年都不行。

  担任海河中学校长职务之后,我经常回顾学校百多年辉煌的兴学历史。1873年,这里曾作为海军教习所,首开近代新学之先河;1886年,天津海关投资在这里兴办了博文书院;1895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就在这片土地上创办,当时的名字叫北洋西学堂,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前身;到了1907年,德国政府又委任德国人博尔克在这里创办了德华学堂。

   为海河中学百年历史留下了更多辉煌与精彩的,是从1924年的直隶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到1968年更名为天津市海河中学。在长达44年的女中兴学历程中,这里培养出了中科院院士、中国著名化学家陈茹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著名作家航鹰,著名导演毕力,民族英雄吉鸿昌的女儿、曾任天津市政协常委的吉瑞芝,中国首位赴非洲女大使赵宝珍,六次打破女子定点跳伞世界记录的著名跳伞运动员耿桂芳和女将军晁福寰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可以说,女一中为中国妇女彻底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自身解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影响极为深远。

  回顾使人增强信心,也帮助我们确定了未来的目标。实现从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跨越,用心智为再创海河中学百年辉煌奠基,是当代海河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放置在时代背景下重新验证,做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包括继承、发展和创新,让海河中学像凤凰涅磐一样实现新的腾飞,这是面对学校一百多年兴学的厚重历史,我们必须做出的抉择 

    问:记得您曾经说过,“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如果坐享前人遗留的文化成果,脱离时代脉搏,即使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也会成为长足发展的桎梏。”那么,在深入挖掘学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凝练学校文化底蕴中,海河中学都做了那些努力呢?

  卞校长:学校文化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面对这一段段厚重的历史,面对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厚重文化沉淀,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依靠学校文化的运作能力,即学校的文化力来塑造学校的品牌,进而以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为学校创造发展空间——这是海河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在海河中学制定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中,我们提出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大爱无声的奉献精神,有容乃大的合作精神和育才树人的社会责任感为内核”的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秉承“朴毅敬诚”的校训、“进德修业”的学风和历经磨砺而形成的“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海河精神,形成科学与人文并重、以‘生命卓越’为主体的学校文化,并使之成为师生追求、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

  为凝练学校文化底蕴,学校成立了校史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准备用3~5年的时间整理出完整的海河中学校史,近期将编辑出版学校校史校本教材,总结海河中学的兴学经验和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天津近代教育发展文脉。

  对海河中学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做到新旧辉映。为此,我们构建了“一馆两书三会”的文化建设框架。

  一馆即教育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是海河中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馆名是徐特立的外孙女徐舟老校长题的,其中百余件教学仪器(其中有四十多件一百多年前的教学仪器)见证着天津近代教育发展的历程。这个博物馆从2005年建馆以来,已经接待了2万多人次前来参观。我们还有个美好的理想,那就是当我们的新学校建好后,在所有的空间,特别是楼道里的主体空间,都以教育博物为前提进行建设。最近我们已经开始了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用3年到5年的时间,创立天津近代百位教育名家博物展。也就是说,以后大家如果想了解天津的基础教育,哪也甭去,就来海河中学

  两书即每年各出版一部反映海河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教师丛书和学生丛书。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推出了一大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研究课和展示课,举办了八次市级实施新课程成果展示会,接待了来自全市12个区县的数千名课改一线教师的学习和观摩,学校总结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编辑出版了200多万字的《海河中学新课程实验课例集》,其中收录了来自新课程实验一线的典型课例43篇,覆盖高中各学科,不仅有课堂设计和课堂实录,更有授课教师的课后反思和专家点评。该书在宣传和推动天津市新课程实践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会即专题音乐会、运动会和学术年会。在2007年纪念德华中学百年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场由部分校友和师生共同参与的专题音乐会。以后每年的音乐会都要由师生共同筹备,以学校一年发展的重大事件作为母本进行艺术化的创造,用艺术的方式记录海河中学的发展,形成海河中学的文化品牌。运动会分春季和秋季,春季运动会主要突出兴趣,秋季运动会则突出文化内涵。教师的学术年会分为暑期的德育年会和寒假的教育年会。

  以一馆两书三会为载体构建海河中学现代文化,是海河中学履行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

  当然,学校不仅需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更需要借鉴和吸收世界的优秀文化,因为一个开放性的中学必然要紧随国际化潮流,才能实现可持续地发展,也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人才。近三年来,我校加强实施“国际视野、特色发展、全国占位”三大战略,特别是“国际视野”战略,使海河中学通过对外交流与世界接轨,取得了丰硕成果。仅2007年和2008年,学校就先后组织了15名教师到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美国等国家进行教育文化交流活动。我们一直与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保持着广泛的联系,通过双方互访、境外培训、缔结姊妹校、聘请外籍教师等多种途径提升壮大学校的综合实力,如与加拿大洛基山学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组织骨干教师赴加拿大洛基山学院培训等。我们还向欧美国家派遣了3名教师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学校还曾组织两批学生赴日本游学,接待参加国际物理研讨会的各国专家,接待日本长野教育代表团和新加坡裕廊景中学师生来访……丰富的对外交流活动为海河学子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问:海河中学的办学宗旨是“以生命教育为核心,通过体验式教育,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素养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舍我其谁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奠基。”这个“舍我其谁”是不是学校办学宗旨中的一个关键词?

  卞校长:是的。海河中学文化建设的价值就是要使这样一所历史名校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名校。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办学宗旨上作了一个新的理解和定位,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词就叫“舍我其谁”,这个词是经过学校领导班子的几次讨论加上去的。这四个字确实无法替代。因为海河中学之所以百年兴学不衰,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或者说是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师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有学校执着于教育内在规律,引领教育发展的百年兴学文脉。

  远到天下己任,近到学校“实现从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跨越”,我们要求学生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认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提法有点狂。但如果我们的教育不狂,我们的孩子不狂,中国会有希望么?

  “舍我其谁”不只是一个语言的空壳,报效祖国要有报国之志和报国之才。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对学生实行多元化发展型评价,激励学生健康、快乐、高效地成长;帮助每一位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自身的发展定位,满怀信心地完成学业,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我们所启动的“海河学子十年成功计划”力求使学生实现“三年海河,十年成功,终身受益”。为此我校与国内外三十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直接联系,努力为学生开辟多种成才的渠道。同时我校聘请了一批国内著名大学的教授以及资深特级教师组成“导师团”,根据未来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个人志向,为每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配一名专业导师,协助学生在高中三年内进行人生发展规划、知识技能提升以及课题研究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成为身心两健、德智双全、学创兼备、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校坚持实施“335生命教育推进计划”,即建立生命教育的三个组织机构——成立生命教育领导小组、生命教育研究会、生命教育促进会;三个服务团队——生命教育宣讲团、心理咨询服务团、阳光帮困互助团; 推进“五个一工程”,即引领学生学会一项终身受益的生活技能、写一笔好字、参加一个社会公益团体并在其中发挥作用、有一项科技小发明小创作的作品或论文、背诵100篇中英文美文。我们成功举办了“教育因彰显生命而精彩”首届德育学术年会,形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获“全国德育科研先进校”“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首批德育特色校”等7个国家和市区级荣誉称号,3名学生被授予河西区“十佳”中学生和市级坚强学生称号,2个班级被评为市级优秀班集体和市级学雷锋先进集体。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