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深圳奥数网

深圳站
奥数网

“超常儿童”也是特殊儿童需资优教育

深圳热线 2013-08-09 09:37:07

  深圳奥数网  去年,有媒体报道一个4岁的小女孩,不仅能背诵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而且连“四书”也能背得滚瓜烂熟,据说早在她1岁零4个月,就能背《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等。

  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测试,不过如此超强的记忆力足以证明这个女孩有“超常”之处,不过由于父母缺少专业的知识,也只能让她继续背更多的东西。

  “伤仲永”的事例并不少见,不少孩子小时候聪明过人,小学、中学连续跳级,但往往“跳着跳着”就不再“神”了。

  有观点认为人类大脑的潜能接近于无限,“多用脑”可以开发大脑。专家却指出,掠夺式地使用大脑,无异于自我摧残。过度用脑,拔苗助长,并不是在开发大脑,反而会造成脑早衰。即使是“神童”也不例外。

  面对社会上对“超常儿童”的种种评说,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们也感到了压力。

  这份压力一方面来自社会上对“超常儿童”及“超常教育”的误解,同时也有一份“尽快把科学的观念传播出去的压力”,施建农说。

  “超常儿童”是特殊儿童

  其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4年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就通过宣言指出:“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志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对不同种类特殊儿童的教育又可分为盲童教育、聋童教育、智力落后儿童教育、超常儿童教育、言语障碍儿童教育、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教育,多重残疾儿童教育等。

  因此,很多国家把“超常儿童”教育纳入特殊教育的范畴,并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超常儿童”教育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也是造成当前各种乱象的重要原因。“而且,这对‘超常儿童’来说是一种不公平。”施建农说。在这种情况下,“超常儿童”只能与普通儿童一起进行学习。

  智力超常也不能被挤压

  媒体上常常有小“神童”从大学退学的报道。仔细分析这些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孩子都在很小的时候表现出了超人的智商,有的两岁就能认几百个字,有的6岁就能进行复杂计算,但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身边的人太过重视他们“过人”的一面,有的甚至“除了学习什么也不让做”。

  这是一种“挤压”式的教育,似乎只有别人用十二年完成的学业他们用八年甚至更少时间完成,才能称得上“神童”。

  而一些学校进行的“超常儿童”教育实验,也会采取压缩学制的办法。比如北京八中的少儿班要用4年完成8年的学业。

  “‘超常儿童’首先是一个生命体,他首先要身体健康,其次他还得是一个社会人。”施建农说。

  中科院心理所在育才设立实验班后,更是尝试着不再缩短学制,而是充实这些孩子的课程。

  家长应调整心态选择相信现实

  虽然,“超常儿童”实验班提供的是只适合“超常儿童”的教育,但是,越来越多的“超常班”的出现加剧了更多孩子的应试压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实,绝大多数家长并没有真正分清“超常儿童”实验班或“早培班”与其他实验班的区别是什么。似乎只要上了一个“实验班”,孩子的将来就有了保障。

  很多教育专家都指出,这种盲目状态是家长自身焦虑的一种体现,是在社会生活中缺少安全感的体现:似乎只有出人头地生活才有保障。

  施建农认为,盲目追求名牌学校追求重点班的前提是:人人都是一样的,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会选择同一标准下的“好”学校和“好”班级。

  “这样的理论到中国来就变了,本来寻找长处的理论,却变成了寻找短处的理论。”施建农说。不少家长由此找到为孩子“拾遗补缺”的依据,同时,一些机构也找到了继续忽悠家长的工具。

  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少教育专家会这样说:“请注意,不要在春天的时候摇晃一棵苹果树”对于天资聪颖的孩子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

 

相关阅读:

教师节来临深圳公开推选优秀校长教师

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教育家文化建设成就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