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深圳奥数网

深圳站
奥数网

24所打工子弟学校停办 部分学生无奈返乡(2)

E度教育社区 2011-08-30 10:00:44

  不能留

  以100分计算,目前老家的镇中心学校可以达到70~80分,而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只有50分。

  学校环境差,老师水平低,一直是打工子弟学校饱受诟病的原因。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公益网站创办人张志强介绍,在返乡的孩子中,多数是父母认为学习成绩还可以的。在他的眼里,如果北京的公立学校能打90~100分的话,那么目前老家的镇中心学校可以达到70~80分,而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只有50分,在及格线以下。

  白兴义的孩子是朝阳区东北亚学校三年级学生,听说东北亚要关停,他将孩子送回四川老家。在北京这两年,孩子的考试分数一直不错,但作业却做得一塌糊涂,学校有的老师口音浓重,“连我们都听不懂,更何况小孩子”。

  “是块读书料子”的孩子在生活基本能自理后,都被送回老家。

  26日下午,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家长张芳前兴冲冲地来到校长杨勤的办公室。他刚刚接到电话通知,让女儿30日去大山子附近的高家园小学报名并参加考试。

  意外地获得迈进公立学校门槛的机会,张芳前很高兴。“去试试吧,孩子成绩还可以,考试各科都在90多分。”张芳前说。

  送走张芳前,校长杨勤摇了摇头,“很难进,考试这关就过不了。”据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此前表示,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小升初毕业成绩平均分仅为15分。

  相比之下,因为实行了义务教育,老家的学校,特别是镇里的中心小学都获得了财政拨款,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环境设施都大大优于打工子弟学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被父母认为“是块读书料子”的孩子,在生活基本能自理后,都被送回老家的公立学校读书,为升初中、高中,考大学做准备。

  重回头

  回家不适应,一半返乡就读的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回来。

  一些从小就生活在北京的孩子因回乡后并不能适应老家的生活,而出现新的问题。自从接到二儿子所在学校将被取缔的短信,刘英(化名)就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她害怕老二重复哥哥命运,回乡后不适应又二次返京,最终无法踏进大学门槛。

  刘英家在河北省西柏坡。2001年,因为无人照料,刘英和老公带着8岁的大儿子和刚出生的小儿子一起来到北京。当时,大儿子一直在打工子弟学校念书,成绩也不错,还考上了陈经纶中学望京分校。但1万多元的赞助费把刘英的儿子拦在公立学校的校门之外。于是,刘英把大儿子一个人送回老家寄宿读初中。

  “我再见到他时,孩子被打得鼻青脸肿的,一个礼拜都没敢上学,就在外面溜达。”刘英心疼得直掉眼泪,开学不到半学期,就赶紧把大儿子接回北京,又回到打工子弟学校上了初中,最终没能参加高考,只好上了一所职业学校。

  张志强曾就二次返京的孩子进行专门调研,有一半返乡就读的孩子(特别是在北京出生和长大的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回来。

  反复让教育失去连续性,一些孩子成绩因此下降。

  离京、返京,这种反复让教育失去连续性,一些孩子成绩因此下降。除此之外,独自返乡的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照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多年迈,精力有限,往往出现更多的问题。

  黄梅这两天一直守在东坝实验学校门口,她的二女儿在这里读一年级。黄梅说,无论如何,她都不会把孩子单独送回老家。

  2007年,黄梅把14岁的儿子送回重庆。但万没想到,几个月后,她竟接到了儿子的死讯,14岁的儿子溺亡在距外婆家不远的河里。

  昨天,记者再次联系到刘英时,她已经作了决定,要陪小儿子一起回乡。“哪怕我就种一块地,只能糊口,也不能再耽误孩子。”(采写 记者王硕 文静 孙雪梅 商西 李岩 雷军 摄影本报记者朱嘉磊 制图吴尚楠)

  (人民网-《京华时报》 王硕 文静 孙雪梅 商西 李岩 雷军)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