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深圳奥数网

深圳站
奥数网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致“小升初”畸形择校

E度教育社区 2011-08-17 09:20:46

  2011年7月2日,小升初考试第二天,山西省临汾市平阳中学的操场上聚集着上万名家长和孩子。

  这是不少孩子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试,也被考生家长形容为“心力交瘁”。“小升初”有多难?一位家长这样形容:“不曾经历过的永远不能体会个中艰辛。”

  其实,这场“艰辛”的考试并不需要试卷,而是划片就近入学、推优随机入学。很多家长认为,它难就难在不考试。

  造成“小升初”乱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差距太大,从而造成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倒逼机制

  记者:从孩子升入小学开始,每一个家庭就开始陷入“小升初”焦虑,“奥数”、“考级”,各种培训班轮番上,“占坑班”挤满了焦急的学生和家长。“小升初”越来越体现出以家庭为单位“集团化作战”的倾向,不少人认为,这是一场“拼关系”的比试。“小升初”困境透露出的究竟是什么?

  杨东平:造成“小升初”乱象的原因,固然有独生子女政策、高考制度、就业竞争,以及名校情结、精英主义价值观以及公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选择性需求等社会和文化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差距太大,从而造成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倒逼机制。如果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坚决执行取消重点学校、高初中脱钩的政策,用10年左右的时间,本来是有可能缓解这一困境的,如铜陵等城市已经做到的那样。

  程方平:“小升初”原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教育现象,只是近年来从高考依次紧张下来,加上择校问题日趋激化,所以不仅“小升初”紧张到了极点,“幼升小”也开始高度紧张了。有紧张本不是大问题,过去的紧张在于有相对公平的升学考试,而现在的原因复杂了。表面上是升学制度问题,背后是公平的教育制度、经济制度、管理制度等的缺失,是我们的政策导向存在问题。所以,背后的问题不解决,“小升初”问题不仅不会得到根本解决,还有可能愈演愈烈。

  “小升初”和畸形择校问题的解决,首先要看政府的决心与意志,要以公立学校为基础和表率,不能将均衡、公平的责任推给社会与民众

  记者:不少人认为,“小升初”的混战实质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在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主管部门没有找到相对公平而又富有活力的竞争模式,使“小升初”日益演变成一场规则复杂、劳民伤财的混战。而以升学为主要标准的评价体系以及教育投入的相对不足,使学校在这场博弈中成为主动推动者。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各方利益的裹挟下,“小升初”政策最终将走向何方?

  杨东平: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学校差距过大是一个原因,入学规则不公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否则就难以解释为何在上世纪80年代优质教育供求关系远比现在紧张的情况下,基础教育秩序却要正常得多。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被大规模突破,主要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市场化”改革中,开放了以钱择校(改制学校收费、重点学校收赞助费),以权择校(共建生)的渠道,使之合法化成为正式政策。同时,恢复了以前被取消的保送生政策(推优入学),设置了特长生入学渠道,从而形成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以优择校的方式,使得电脑派位、就近入学被边缘化,免试入学的原则也大致被颠覆。目前北京市“小升初”就近入学的比例不足50%,许多重点初中不接受电脑派位的学生。

  程方平:教育资源总量的不足与教育发展不均衡是事实,人们追求优质资源的想法也合情合理。在现代传媒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薄弱学校的提升已有了较充分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而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改革、探索、创新力度不足,不足以让家长和学生产生信任与信心。“小升初”和畸形择校问题的解决,首先要看政府的决心与意志,要以公立学校为基础和表率。既不能把改革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将均衡、公平的责任推给社会与民众。在许多国家,政府都是保底线、保公平,将涉及竞争和有特殊需求的教育交给社会、市场和商业来解决。我认为这样的分工与定位比较合理,公立学校应该在政府投入到位的基础上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