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深圳奥数网

深圳站
奥数网

推行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深圳奥数网 2011-02-22 16:51:23

 

  牛津大学,世界名校,享誉全球:900多年的建校史、培养了19个国家的50多位总统和首相(其中26位英国首相)、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6位大主教及18位红衣主教,还有一些世界如雷贯耳的知名校友,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哲学家培根、诗人雪莱、作家格林、化学家罗伯特·波意耳、天文学家哈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等。牛津大学,不愧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精英制造厂”,令人肃然起敬。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我们采访牛津大学提供了机会。为了宣传大运,加强世界高校的沟通,深圳特区报开辟了“世界百所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专栏。肩负着报社和全市人民的委托,我们远赴英伦,叩开了牛津大学的校门。

  安德鲁·汉密尔顿校长在办公室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谈培养领军人物

  不断追求卓越 敢于面对竞争

  记者:中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向中国教育界提出一个尖锐而沉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这一问题在国内被称为“钱学森之问”。而牛津大学为什么能培养出这么多的领军人物、精英人才?

  汉密尔顿:一所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出领军人物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一是时间,牛津大学已有900多年的历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而中国大学的历史普遍较短,北大、清华也只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中国的大学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很快,这是非常值得中国人自豪的。我认为在10到20年间,中国的北大、清华、复旦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知名大学中的一员。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还会有更多的大学加入到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追求卓越。牛津大学在教授的招聘、招生、教学和研究设施等各个领域都追求卓越,经过几百年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地位。

  竞争也是牛津大学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永远要敢于同别人竞争,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其实竞争是一件好事情,因为竞争促使大家进步。牛津的竞争对手是剑桥,哈佛的竞争对手是耶鲁,正是竞争让大家更加优秀。牛津和剑桥每年都会举行划船比赛,我们之间的竞争也像划船比赛一样激烈。我曾访问北京,发现清华也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就是北大,希望清华和北大等中国名校间也能够在堪比“牛剑”船赛的激烈竞争中走向卓越。

  记者:作为牛津大学的校长,你对世界一流名校的理解是什么?

  汉密尔顿:我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具备四个主要特征:优秀杰出的教师和学生;开放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一流的科研;高水平的教育及足够的资金;并保证不同背景的优秀学生都能享有最好的资源。

  一流大学应拥有一流的教授,这些教授可以激发同事和学生的灵感;同时要拥有优秀的学生,21世纪全球范围内将存在为吸引最优秀人才而产生的竞争。

  科研是大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一流大学应为应对全球面临的挑战做出贡献,如气候变化问题、疾病防治等。学校应为科研提供开放的、国际化的环境,同时注重高校之间在科研方面的国际合作。

  一流大学应拥有高水平的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并使他们在毕业后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不断激发学生潜能

  培养主动思考能力

  记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世界教育界面临的共同问题,请问牛津大学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汉密尔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非常重要的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首先在教学和科研中,要赋予教授自由表达的权力,也就是说学校要有学术自由。学术上的自由,不仅体现在理科和工科的教学和研究上,在政治、文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也应当有学术自由。只有让教授的思想充分发挥,才能产生新的思想,百花齐放。只有当教授的思想有了原创力,才能教授并培养学生具有这种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在创新方面,没有什么比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更为重要的。

  为了鼓励学生的原创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牛津大学推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导师制”。也就是在本科生教学中,每个本科生每周有一两个小时和导师见面。一般来讲,一个导师面对一到两个学生,导师会对他们提出问题,不断激发他们,检查学生的逻辑和思考的能力。这一教学方式迫使学生主动思考,不能停留在阅读材料的表面。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对话,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术能力,并获得自信,这是牛津非常突出的教学特点。

  记者:关于“导师制”,您能否举一个例子?

  汉密尔顿:比如一个哲学系的学生,在完成一篇论文后导师会要求他口头阐明论文的观点,并会问一些问题,如你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你的观点、论据是什么等等,并对每一个观点都会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必须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对话,学生不仅要解释和说明这篇论文,实际上,也在学习一种分析能力,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向教授提出问题,与教授争论。导师制最后的结果,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也从中获得自信。

  记者: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很有名,但听说成本很高?

  汉密尔顿:牛津的“导师制”非常昂贵,平均下来,我们培养一个本科学生,每年所花的费用是1.6万英镑,4年下来的花费是6.4万英镑。目前昂贵的导师制遇到了财务的挑战,但是我们不会因此放弃传统。学校为此牺牲了很多盖楼、建实验室的机会,但我们依然坚持对人的投资,这是最根本所在。

  记者:您认为“导师制”是否适合在高校中广泛推广?

  汉密尔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特点,是否推行“导师制”取决于每个国家自己的选择,他会根据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教育系统长期以来积累的优势和劣势来决定。

  我们比较看中“导师制”,但可能其他大学更注重讲座式等的教课方式,而美国可能更加注重互动式的,所以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

  谈对中国学生的希望

  中国学生要大胆挑战权威

  记者:很多中国学生都非常向往能到牛津大学学习,对中国学生您想对他们说什么?

  汉密尔顿:欢迎和鼓励他们来牛津学习。

  目前,牛津共有730多名中国学生,中国学生在牛津是除了英国、美国的第三大学生群体。牛津大学在中国大陆也有约2500名校友。

  牛津大学和中国联系非常久远,早在1604年,牛津大学就建立了一个图书馆并收藏了很多中国书籍,但是当时没有人能够阅读中文。1687年,来牛津学习的第一个有记录可查的中国人叫沈福宗,他把中国的文献进行了分类,至今保存在牛津图书馆中。从那以后,中国与牛津的学术联系一直持续不断,我们有许多跨学科研究和实验室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合作。

  牛津大学出版社和中国的合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牛津在中国积极推广英语学习。另外,牛津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的用英语介绍中国的书籍有500多本。我本人去年就曾三次到中国访问,可以说牛津大学和中国的联系非常密切。

  记者:您对中国留学生有什么建议?

  汉密尔顿:来牛津学习的很多中国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他们能够参与世界一流的研究,但我觉得,中国的学生不太愿意去挑战教授。只有学生愿意挑战学术权威,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时候,他们才能够对于世界的知识做出贡献,使得自己的性格能够变得更为丰富。因此,我希望中国学生要大胆挑战教授。

  谈南方科技大学建设

  要帮助人才自我实现

  记者:目前深圳正在积极创建一所新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目标是办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科技大学。您认为对于一所新的大学来讲,什么是最重要的?

  汉密尔顿:大学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大学的质量是取决于在大学里的人,主要包括学术人员和学生。

  大学的校长、教务长和系主任,他们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保证他们的学校可以招募到和留住杰出人才。顶尖大学都有一个良好的支持创新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还要使他们能够有自由研究开展那些由好奇心驱动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除了关注待遇以外,人才更关注大学所提供的条件可以支持他们做什么。所以,一旦大学吸引到了人才,就需要去思考一下怎么样去主动帮助他们自我实现,特别是那些年轻的教职员工。

  记者:那么牛津在帮助人才自我实现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

  汉密尔顿:在牛津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支持年轻的研究人员。最近,牛津面对所有的学科都设立了“新人发展基金”,连续三年支持年轻的学者,使他们能够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取得进展,在他们取得学术承认之前帮助发表第一篇论文和出版第一本书,这在他们的学术生涯的发展过程当中都很重要。

  大学的研究生导师,也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去发现、培养和引导那些可能从事学术职业的博士生研究生。牛津大学给研究生提供了大量的学术实践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大学以严格的目光评估这些学生是不是有可能成为终身教授。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选择最好的人才,以此保持最高的学术标准。

  另外,作为一个国际领先大学,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要想办法吸引多样化的人才。如牛津大学40%的教职员工来自于其他的国家,牛津大学希望能够成为更加国际化的大学,能够吸引有更多的国际化的教职员工来这儿工作。

  总之,杰出的人才是大学宝贵的财富,大学管理者要不断反思如何更好支持他们的发展。

  记者:南方科技大学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一所知名大学,您有什么建议?

  汉密尔顿:在短时期内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学,世界上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就在短短的100多年里,发展成为公认的世界名校之一。中国的北大和清华,也正朝世界一流学校进军,南方科技大学要在短时间内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我的建议是一定要追求卓越,保持开放!

  记者

  手记

  “穷”牛津

  “富”牛津

  牛津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甚至连正式的招牌都没有。38个学院分布在牛津城街道两旁的四合院中。院落高高的石墙上爬满老藤,有些陈旧,但古朴。

  牛津大学校长汉密尔顿的办公室除了办公台外,只有几把木椅,一张会议桌,几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内,没有任何豪华的装饰和摆设。朴素,甚至有些简陋。

  这所世界一流大学的“硬件”,与人们心目中想象的先进、气派相去甚远。

  这不仅是记者的感受,牛津大学校长汉密尔顿也有同感。去年5月,在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汉密尔顿就感叹道,“中国大学新建那么多楼,我们都快赶不上了。”他坦诚“牛津是所穷大学”,牛津大学已连续多年出现赤字。

  事实上,牛津在英国大学中“吸金”能力首屈一指。据报道,近5年不算国家拨款,单捐助收益就高达7.7亿英镑。那么牛津的钱究竟花在了哪里?

  汉密尔顿给我们算了一笔支出账,一是为学生提供英国高校中最高奖学金,不让任何一个达到牛津入学标准的学生付不起学费。二是对本科生的投入居英国高校之首。牛津培养一名本科生每年要花1.6万英镑,这部分钱近一半是牛津自己掏的。三是学费多年涨幅不大。此外,金融危机后政府拨款有所减少也让牛津财政吃紧。

  虽然昂贵的导师制遇到了财务的挑战,但是汉密尔顿表示,牛津不会因此放弃传统,牛津可以停止投资楼房和设备,但不会停止投资导师制,坚持对人的投资是最根本所在!

  相对牛津大学的“穷”,国内一些高校却显得相当“富”,购进大批仪器设备,大兴土木搞校园建设,硬件上已达到了世界一流,但一些高校对人的投资却显得吝啬,一个教师要带几十个学生,甚至学生难见导师几面,这些“富”大楼里,最“穷”的可能就是人才。

  教育家梅贻琦1931年在清华大学就职演说曾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牛津大学的“穷”,“有所为、有所不为”与梅贻琦大师的理念不谋而合。

  牛津大学的“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高贵的“大学精神”;牛津大学的“穷”进一步诠释了世界一流大学的真谛;牛津大学的“穷”,更值得国内高校深思。

  校长名片

  安德鲁·汉密尔顿教授 1980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路易斯·巴斯德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81年,被任命为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1988年,担任匹兹堡大学化学系主任兼教授。1997年起,受聘于耶鲁大学,2004年-2008年受聘于耶鲁大学教务长职位。2009年,安德鲁·汉密尔顿出任牛津大学校长,主持牛津的日常工作。

  汉密尔顿教授也是国际著名的化学家,1999年,获美国化学学会颁发的阿瑟·C·库伯学者奖;2004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和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学校简介

  牛津大学位于英国牛津市,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迄今约有900年的历史,一直是全英国乃至于世界级的顶尖学府。从2002年至2010年,牛津大学已经连续9年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全英综合排名第一的大学。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