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教育优先 超前规划发展
龙岗,一是深圳的后发区域,二是区域性文化教育比较落后,那么,龙岗区是如何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破解阻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点难点,迅速有效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呢?
“龙岗区始终着眼于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着眼于教育内部诸要素的和谐,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委领导和决策,坚持大视野大思路、大投入大建设、大改革大调整,让视野决定高度,让思路决定出路,让干部发挥关键作用,化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超前规划发展。”龙岗区教育局局长臧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六个优先”统一全局思想和部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表现为区政府制订教育发展规划,形成了学校建设统筹机制,组织发改、财政、规划国土、教育等部门对全区学位建设统一调研,统一规划,保障立项、用地、经费、建设切实到位等。同时,区里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教育用地的规划、审批、变动都需经教育部门同意;在旧城改造、新区开发中优先安排教育用地;房地产开发商必须与教育部门签订配套学校移交协议后,才可办理规划验收手续。”臧动说。
据介绍,一是区里明确教育功能的“四个定位”,即充分发挥民生基石作用,充分发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领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二是始终坚持“三个纳入”,即把区域教育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政的重点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任期责任考核;三是切实做到“六个优先”,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四是严格落实“五项措施”: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定期检查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以及责任考核制度。区人大、政协、监察、督导部门对各部门、各街道和各级学校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全面跟踪、督促和考核。
五是明确战略目标,提出“和谐教育”发展思路。2007年确立了龙岗和谐教育“一二三”的发展思路:一即“建设龙岗和谐教育”的目标;二即均衡发展全面赶超、优质发展重点领先的二大战略;三即制度创新、科学管理、资源整合三项举措。到2009年,又提出推进龙岗教育现代化工作重心的“四个适度转移”:从农村教育的改造转移到城市教育的深度发展上来;从规模扩张转移到结构体系的完善和提高上来;从硬件建设改造转移到软件硬件同步提升上来;从着重公办学校建设转向公民办学校均衡优质发展上来。核心是进一步推动龙岗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坚持教育为第一预算,一年投入20亿
据了解,龙岗区始终坚持把教育投入列为财政第一预算,保持教育经费持续大幅增长。2010年教育投入超过20个亿,比2005年翻了一番,比建区时的5000万投入增长了40倍。近三年龙岗区教育投入总量近50亿,超越建区前13年的总和。为加大整改力度,今年在教育信息化、民办教育、校园安全、幼儿园建设、特殊教育等方面已投入1.84亿,计划再投入1.92亿。
除了大投入,还率先开展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在坚持“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办学原则,加强政府办学的基础上,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多年来,该区共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成民办学校81所,提供学位12.3万个,民办教育的规模、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率先建立“一级办学一级管理”教育体制
据介绍,龙岗区坚持把教育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四年来完成了三大革命性体制创新。
首先,率先建立现代城市教育管理体制。原有的“一级办学、二级管理”办学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龙岗教育的深度发展。2009年10月,龙岗区政府下发《龙岗区教育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毅然实施“一级办学,一级管理”,全区所有的学校、幼儿园全部由区政府直接管理。在学校建设、经费投入、设备设施、师资配备及教育管理等五个方面实行了全区统一标准。
其次,大力开展现代学校制度试验。按照行政主导、学校主动、专家引领的思路,龙岗区分三大研究专题和六大试验专题全面启动了现代学校制度试验。三大研究专题为:现代化城市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现代学校法人制度研究和现代学校评价制度研究。六大试验专题为:学校民主管理制度试验、现代学校文化制度试验、现代学校组织制度试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试验、学校课程建设制度试验以及学校与社区、家庭互动制度试验。目前,已发表各类研究资料40多万字。
还有,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机制,保障教育系统安全。出台了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建立了全区学校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教育局、学校安全办,设立专职安全主任;编订了地方课程《珍爱生命》,发放各类安全教育读本32万余册,保障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每年9月20日设立为“安全教育日”,将开学后的第一周、第一个月定为“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将安全教育、应急演练常态化。十年来,龙岗区教育系统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全面实施优才战略五年招调近3000人
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龙岗区一是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五年来,面向全国公开招考调入1920人,从教育部直属的6所重点师范院校招收优秀毕业生781人,公办学校正临编教师比例从6:4上升到8:2,提高幅度为全市最高,为此区财政每年增加刚性支出近3亿元。同时,公办学校正副校长所有空缺职位全部通过公推公选产生,近五年公开选拔中小学正副校长51人。
二是实施从优待教,实现教师待遇“两相当”。龙岗区建立教师与公务员工资同步增长机制,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与公务员相当;三次大幅提高临聘教师工资待遇,高中临聘教师的月工资高达5200元。从2010年9月1日起,区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用于提高民办学校教师待遇,直接拨付到教师个人账户。龙岗区保留的唯一一个行业性全区表彰大会,就是教师节表彰大会。
三是实施优才工程,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出台优才工程“1+10”文件,区政府每年安排教师培训专项资金达2000万,培训教师3万多人次。形成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三级培养梯队。近三年,全区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40篇,撰写教育科研专著数十部。
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实施社会教育的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也是社会公平的具体表现。龙岗区作为教育后发地区,必须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实施社会教育的公平。”臧动说。
如何均衡发展?一是确保学位公平,破解学位供给难题。2006年以来龙岗区按“新建、回收、改扩建三管齐下”的思路,共新增公办学位3.84万个,相当于新建24班规模的公办学校32所。确保了每一位孩子有书读这一起码的社会教育公平。
二是全面实现办学条件均等化。区委区政府设置专项资金,通过学校均衡化改造和创建深圳市规范化学校,先后新建和改造了公立学校的527间常规功能室,增加了1773套多媒体教学平台,增配了2823台教师电脑和8143台学生电脑,完善了61所学校的校园网项目,全区公办学校办学条件已实现基本均衡;体制改革之后,实现了公办学校教师工资标准的统一。在民办学校方面,落实公民办学校在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共享、校园安全等方面一视同仁的政策;成立了民办教育研修室,每年安排300多万元民办研修资金,加强对民办教育质量的指导、监控与督导。目前,全区公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成为深圳市规范化学校。
三是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内在推进教育现代化。龙岗区坚持“硬件是基础,应用是灵魂”的思路,把装备标准化和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结合起来。在信息基础建设方面,投入近6亿元,重点实施了规范化学校达标工程、教育城域网工程、数字化校园工程等十大工程。12所学校成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完成了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全员培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覆盖率100%,教师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应用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