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深圳奥数网

深圳站
奥数网

录取“天才”之争

深圳商报 2010-08-26 10:38:02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国学“天才”孙见坤。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陕西省招办一直立场强硬,拒绝将孙见坤的档案投到复旦大学。

  固守分数平等扼杀多少人才

  刁博: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可谓是“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之所以如此,除了因为孙见坤是一位国学天才外,恐怕还有的就是不希望这样的偏才、怪才进入了不适合自己的院校。如果那样,原来的天分就会被压抑住,“天才”也就变得平庸。

  当初的清华能够录取数学考零分的钱钟书,是因为那时的录取工作只是高校和学生之间的事情,没有招生办“包办婚姻”。今天的招生办看似在贯彻执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政策,可不曾看到的是,如此僵化、死板的条例扼杀了多少人才。今天我们在思考钱学森留下的“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时,是否看到了有招生办参与的“包办婚姻”不如高校和考生之间的“自由恋爱”更幸福?让高校拥有招生自主权,这已被教育界的学者们喊了多年,可依然未见高校拥有真正的自主权。复旦大学的8名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再一次让人看到了高校和考生对“自由恋爱”的向往。

  维护招生公平重于录取天才

  黄必胜:或许有人感叹,这又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殷殷期许,与僵硬甚至僵化的招录制度撞了满怀的现实悲剧。然而,与其为“天才”的现实悲剧而感喟,不如反省我们的招录制度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是否践行了“一视同仁”的公平准则。纵观当下高等人才录取生态,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自由录取还是高考录取,可谓丑闻连连。各地频现的诸如“罗彩霞案”等事件,不但令人们原本以为相对公平的高考录取蒙受信任危机,而且更使得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制等自由录取制度一出台便深陷质疑漩涡。可以说,招录制度的运作对大多数凡人都难以体现公平、公正。

  正如该地招考办担忧的那样,“如果这次为孙见坤开了这个口子,‘条子生’、‘关系户’等腐败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来年将冒出更多的特例,分数不达录取线,却可以通过校方和教授的坚持,进入名牌大学。”当然,我们不能就此妄自忖度,复旦大学的破格录取存在“猫腻”,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监督体制尚未赢得广泛信任的前提下,一切皆有可能。因此,与其为“奇才”的现实悲剧而感喟,不如反省我们的招录制度对绝大多数“凡人”,是否践行了“一视同仁”的公平准则。换言之,只有广大殷殷学子生长在阳光的招录体系下,不再成为罗彩霞似的悲剧中人,“天才”们的破土而出才可能是时代的喜剧。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