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校长:走出教育困局的两个“六改”策略
引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十)也指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校长王水发博士认为,少一点随意的批评,多一点积极的建议;少一点简单的抱怨,多一点实在的行动。走出中国教育的“困局”,学校和家庭大有可为。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六改”学校教育,“六改”家长行为——
走出教育困局的两个“六改”方案
晶报首席记者 陈冰/文
改变学校“有教无学”状况
晶报: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着,你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如何作为?
王水发(以下简称王):改变教育要从改变教育者开始。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我认为学校教育要进行“六改”,那就是改善师生关系、改革教学方式、改造课程内容、改变作业设计、改进课外活动、改良学生评价。
晶报:改善师生关系确实很重要,你能不能展开谈一下?
王:《学记》里面有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这说出了“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学生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他往往就不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慢慢地他就不喜欢这门学科,甚至不喜欢这个班级、不喜欢这所学校、不喜欢学习。所以说,师生关系好坏决定学校教育的成败。我们要向改善师生关系要教育教学质量!向改善师生关系要学生的快乐与健康!这就要求老师能够真心喜欢、关心、尊重、信任和欣赏他的每一个学生。
晶报:现在的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你认为原因何在?如何改革?
王:我们目前的教学方式确实很难让学生开心起来,很难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它常常是老师一个人主宰课堂、独霸讲台,让学生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听他(她)唱“独角戏”。学生们怎么不心生厌烦,怎么可能开心快乐?这实际上是“有教无学”。所以,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式,真正做到老师与学生们都带着准备进课堂,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搭台”让学生们“唱戏”,老师给机会让学生去表现、表演、表达,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这样他们才会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学生们的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
晶报:欧美的学校只有大纲,没有课本,教学材料可以是当天的报纸,也可以是书摘。而中国的教师把教材当“圣经”,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王:这就要谈到课程问题。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它决定了我们的孩子走什么路,去什么地方,用什么交通工具,沿途有什么风景,路上有什么体验。所以课程也叫“路程”、“学程”。
教材不是我们教学的“圣经”,它只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给我们提供的教学素材、教学资源。我们可以用教材来教,但不能只是教教材。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改造课程内容。其一,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不同要求,整合生活经验,或进行新的主题活动设计,或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改写,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使之适合特定年段、特定班级、特定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其二,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需要,和学生们一起动态地生成新的课程内容。适合学生的内容才是最好的内容。其三,我们既要创造性地实施好国家课程,也要开发和建设好丰富多样的、学生喜欢的、可供选择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学校课程。
要让作业变得可爱起来
晶报:学生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业太多,你认为如何在这方面“减负”?
王:作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基本、最经常、最稳定的沟通渠道、对话方式和情感交流途径。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都是必要的,但我们一定要改变作业设计,让作业不令人厌烦、不成为负担。我有这么几个建议,一是作业不能太多,要考虑作业的“含金量”;二是作业不能太难,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是布置作业要有“必做”与“选做”之分;四是作业形式不能过于单一;五是作业反馈要及时,批改要人性化、个性化;六是让学生适当参与作业设计、作业批改与作业评价。总之一句话,要让作业变得可爱起来!
晶报:中小学生对课外活动似乎都很感兴趣,你觉得应该鼓励与支持吗?
王:当然。课堂固然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但学校教育还应该有更多的精彩,那就是课外活动。我们要精心设计和规划学校的课外和校外活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去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释放自己的潜能与激情,锻炼人际沟通、交流与表达,体验团队合作、实践与创造。着力改进课外活动,学校的教育效能将大大提高。近几年,我们南山强力推进阳光体育,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就是一项十分有远见的举措。
晶报:学生快乐与否,与老师的评价密切相关。这方面有改进的地方吗?
王:我们中国人一贯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是非分明,这是好事。但如果这些优秀品质简单地应用于学生评价,就未必都是好事。人是一个混沌的、复杂的系统,发展中的学生更是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坏、优、劣来定性,要改良对学生的评价,少一点精确性评价,多一点模糊性评价;少一点诊断性评价,多一点鼓励性评价;少一点外部评价,多一点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少一点终结性评价,多一点形成性评价。
家长似乎比奥巴马还忙
晶报:好,我们再来谈谈家长们如何作为。你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如何?
王: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很成问题,中国的家长教育严重缺失。英国的大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个商人毫无算术和簿记的知识就开始经商,我们会说那是瞎干,他肯定要得到惨痛的后果。如果一个人没有学过解剖学,就开始进行外科手术,我们也会对他的胆大包天感到惊讶,而可怜他的病人。可是,一般的父母从未学习过教育孩子的知识,就开始从事教养儿童这个艰巨任务,却没有引起大家的惊讶,也没有引起大家对受害者(也就是我们的孩子)的怜悯。”在瑞典,现在是所有要结婚的人都必须先学习专门的家庭教育功课,学习合格以后才能拿着结业证书去登记结婚。那么,我们的家庭教育要做什么样的改变呢?我认为,要“六改”家长行为,即改善亲子关系、改善家校关系、改善夫妻关系、改变教育观念、改变家教方式、改变生活方式。
晶报: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王:在亲子关系方面,或者说做家长、做父亲方面,美国的总统奥巴马堪称典范。他无论多忙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待在家里陪伴女儿,并把它当成一件乐事。今年3月25日,他亲自到衣阿华州一书店的儿童与青少年专柜,根据书店的推荐为女儿选购图书。可是,我们深圳的家长,尤其是父亲们,似乎比奥巴马还要忙,很少有时间在家里陪伴孩子。我的建议是,无论如何我们每周都要挤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用餐、一起做事、一起聊天或者游玩。而且,要让孩子知道你会无条件地爱他/她,在他/她无助的时候你一定会给他/她支持、给他/他温暖;要让孩子知道你非常信任他/她、欣赏他/她,在你的心目中他/她是最棒的;要让孩子知道你愿意耐心地倾听他/她说话,以便他/她愿意给你说心里话,乐于与你交流;还要适当地在孩子面前示弱,表示你也需要他/她的帮忙,他/她也是你的依靠。亲子关系好,我们的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亲子关系不好,我们与孩子则冲突不断,孩子常常会抵触逆反。
晶报:现在有一个现象,家长和学校的关系似乎没有上世纪80年代那么融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改进?
王:这的确是一个事实,也的确要好好改善。我常常对我的同事们说,没有和谐的家校关系,也不可能有成功的学校教育。家长是谁?家长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客户,是我们的上帝,是我们的“亲戚”。我们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要以同理心对待家长的诉求,要向家长开放我们的学校,等等。反之亦然。家长也必须努力地改善家校关系,充分地信任学校,欣赏孩子的每一位教师,加强与教师的沟通,积极地配合学校的工作。力戒随意地指责学校、批评教师,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有的家长非常强势,弄得家校关系紧张、孩子无所适从,这严重消解了学校教育的功能,弱化了教师的作用,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爱孩子先爱孩子的母亲
晶报: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关系吗?
王:关系非常大。美国一家权威机构的研究显示,青少年犯罪有几个主要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冲突。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来自看到父母彼此相爱。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就会引起孩子的恐惧、情绪不稳定。长此以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和心理失衡,比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打架、易激怒、忧郁、强迫症、厌食症、学校恐惧症等等。所以,为了孩子,我们要积极改善夫妻关系。“父亲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爱孩子的母亲。”让子女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与尊重,这不但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安全,也能够让他们学会爱的表达,而爱与被爱是我们需要教给孩子的最重要的能力。
晶报:说到“学习”,很多家长认为学习好就是把书本知识学好,考试成绩好,这种“学习观”似乎很狭隘?
王:是的,这里有两个教育观念问题。一个是什么是学习?上课、看书、做作业是学习,郊游、与他人聊天、看电影电视、参加实践活动甚至一个人在苦思冥想也都是学习。学习就是一种对话,对话就是学习。我们不仅要与书本对话,还要与环境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影视对话、与实践对话。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优化对话的环境、对话的对象和对话的内容,来改进和提升我们的学习。另一个就是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考高分、考名校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也是我们更应该追求的还是,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自信、阳光;他们喜欢看书,善于自学(“自学成才”的寓意之一是,只有自学才能成才!);有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自我管理能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特别是,有良好的习惯。比如说,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孝敬父母;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认真写字;从错误中反思自己等习惯,必将让我们的孩子终生受用。
晶报:你赞同“不打不成器”的传统做法吗?
王:不赞成。看孩子不顺眼,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平心而论,我们打孩子,常常是因为孩子影响了自己的权威,孩子给自己丢了面子,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孩子不顺从自己的掌控,抑或是自己心情不佳,或者是“情绪影响了智慧”。打孩子只能证明我们无能、自私、狭隘、无知、冲动、专制和野蛮,却证明不了孩子真的该打。孩子需要的是鼓励、欣赏和赞美,打骂的效果适得其反。受委屈的孩子很少会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因为愤怒和不平占据了他的心灵;而被感动的孩子则常常会反省,因为感动增加了他内心的勇气和智慧。当然,惩戒也是教育,但先要耐心倾听,再平心静气平等交流,明确指出过错所在,严肃提出改进要求,或订立“行为契约”,但惩戒决不能伤害孩子的尊严!
晶报:你说的“改变生活方式”指的是什么?
王:孩子一生中也许会有许许多多老师,但是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他们的第一个榜样。所以,父母也要“为人师表”。我常常对老师们说,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纯粹,选择了崇高。那么,对家长们我要说,选择了婚姻,就选择了责任,选择了担当。父母要用自己的言行和榜样使孩子懂得什么是积极向上、自律自强,什么是诚信、善良,什么是负责任、有高远志向。在一定意义上说,怎样的父母,培育出怎样的孩子,造就怎样的社会。孩子一出生就具备很强的模仿能力,而模仿的第一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如果你期待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就要先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