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深圳奥数网

深圳站
奥数网

南师附中校长出任深圳中学校长的背后

新华日报 2010-03-05 14:26:15

  南师附中校长王占宝跳槽深圳!昨日,这则新闻重重敲打着关注教育的人们的神经。

  12年前,当王占宝从苏北乡镇中学跳到南京,之后出任南京13中校长,9年前又开始执掌江苏顶级名校南师附中,到今天赴深圳,他的人生跳跃值得关注。而在他身后,更有一批苏中、苏北的中学校长跳进大城市。王占宝们的跳槽动因何在?解读他们的离去,对理解其背后的诸多问题很有裨益。

  一个追逐教育理想的人

  王占宝为何要走?从3月1日到2日,本报记者几番连线王占宝本人,均未接通电话。而南师附中校方以及教育部门也难以采访到。南京教育部门的回应是原则支持其调任深圳中学校长。

  据相关媒体报道,对于自己远赴深圳,王占宝的解释非常高调,称看重深圳教育改革空间巨大,“这里只要有理想,而且符合科学规律,那你就能拥有展示的舞台。我想做的,就是能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校长在(南师)附中这几年,附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是江苏数得上的教育家。”如此等等,王占宝因为离去,赢得众多溢美之词。

  1982年,当王占宝从盐城师专毕业,回到母校建湖县上冈中学拿起教鞭,恐怕没想到能成为“教育家”。

  50岁的王占宝,与这所苏北乡镇中学关联太多。“他从普通教师干到年级组长,接着是教务处副主任、副校长,然后,在1993年出任校长,直到 1998年去南京。”上冈中学副校长洪军说,王占宝教育理念很超前,十几年前,他就提倡成功教育,喜欢鼓励学生,跟教师也很亲和,“课余跟大家一起打球,能听得进教师的建议。他人很正直,该说的话当面说,但讲究分寸,很有人文味。”他认为,王占宝从南京跳到深圳,跟当年从上冈去南京相仿,都是在寻找更好的平台。“他去南京13中,上来还做了几个月的教师。”

  对于王占宝事业起点的上冈中学,人们了解不多。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所乡镇中学因为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推行课程改革,在省内教育圈颇有名气。当时,盐城地区有10所重点中学,每个县都是县中,惟有建湖县有两所,一所是建湖中学,另一所就是上冈中学。此后,上冈中学发展相对平稳,是全省首批四星级高中。这其中凝聚了王占宝的很多努力。

  对于王占宝的跳槽,省内多所名校校长受访时,大多出言谨慎。

  与王占宝相识十几年的南通一中校长成锦平说,“他很有抱负,很有想法。他去深圳,这个轨迹没有什么好奇怪。”他认为,社会更应关注重点中学校长的流动方式,“当年陆一鹏(曾任南师附中校长)是辞职到民办学校,这次王占宝则是‘协商调动’,各有各的方式,没有形成常态化的规范。有序走不了,只能无序走。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校长流动,要心态开放,不要一味地堵!”校长也有职业理想,到任何地方都是培养人才。他透露,原深圳中学校长如今去了北大附中当校长,王占宝接了他的位置。据成锦平观察,王占宝执掌南师附中多年,还是延续了这所学校的很多传统,在思路上没有太大变化,“无论高考,还是竞赛,包括学校知名度,南京的名校长压力都不小。到了深圳中学,作为改革前沿地区,王占宝的办学自主权肯定大多了,行政干预会少些。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千校一面?还是行政干预过多,校长是捆着手脚跳舞。”他说,深圳中学是全国课程改革的基地,学校课程像国外高校,比如,推行学分制,搞走班制,“没有行政化的班级,学生可以随意听课,自我规划能力强了。”

  “校长流动不值得炒作”

  王占宝的离去,引人关注。其实,这些年,多位苏中、苏北的县中甚至是乡镇中学校长流入南京,同样引人关注。

  南京29中校长孙汉洲、南京13中校长王军、宁海中学校长郭其俊、梅园中学校长屠桂芳、南航附中副校长陈亭华、燕子矶中学校长吴兴、文枢中学校长吴卫兵……算上曾经的南师附中校长王占宝,他们都是来自苏中、苏北。

  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界人士说,几年前,南京涌起到苏中、苏北引进中学校长的风潮,与2004年当地媒体关于“南京高考之痛”的讨论有关。当年高考南京本科录取人数比上年少了600人,比例列全省倒数第一。“在巨大的压力下,南京教育界坐不住了,县中模式受到青睐。如何学习县中?不如直接到县中挖校长!”

  对王占宝的离去,对自己的到来,从苏中、苏北跳到南京的多位校长,大多不愿过多谈及。

  “王占宝离开南师附中去深圳,很正常,不值得炒作。”南京29中校长孙汉洲直言,整个社会人才的流动在加快,优秀校长也是人才,他们从苏中、苏北的县中流到大城市,包括从南京流向深圳,对流出地没什么损失。“一个人在一个位置干得久了,后面的人没机会,容易造成人才积压。我从东海中学调到南京,继任者干得更好!”另一位校长也认为,教育无地界,走一个王占宝,还会来一个王占宝,不会有太大影响。人才跨区域流动,远比近亲繁殖好!

  县中校长给南京教育带来什么?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谷力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总体应该是有促进作用。当然,也有人认为,他们把拼考试的“县中模式”带到南京,很难说是多大进步。

  不过,上述多位校长对此不认同。南京13中校长王军虽未接受记者采访,但据媒体报道,去年他曾认为,应一分为二看“县中模式”,既不要简单否定,也不能盲目照搬。县中的精细管理、务实、完整的课业安排计划,值得大城市学校学习,而其“死揪”的做法则应调整。另一位校长则向记者直言,“‘县中模式’是个虚假模式,制造这个概念,带有很强的排外性。每个学校都得面对升学压力。提高升学率,家长需要,社会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减负增效’,所谓 ‘增效’离开中考、高考怎么衡量?”成锦平则认为,既不能把升学率当成唯一追求,更不能脱离升学率谈素质教育。提高升学率,不能靠无限延长学习时间,这种方式短期有效,但到了一定时间后,效率是边际递减的。“抓升学率,最好的办法是抓教师,逼着他们不断改善教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花较少时间,取得较好的应试成绩,还能腾出功夫发展特长。”他说,南京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见得少,关键还是教师投入不够。

  知情人士透露,近三年来,南京再没有到苏中、苏北挖过校长,更多倾向从本地人才中选拔。“可能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跟过去不一样了。”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不可忽视

  “温总理提倡教育家办学,校长要能成家,需要适合的土壤,需要时间积累。”作为省内名校校长,成锦平也不断收到外地学校抛来绣球,“淮安有所民办中学,给我高得多的薪水,而且十年一次结清;上海育才中学,课程改革搞得非常好,升学压力也没江苏大,我都拒绝了。要成为教育家,不能频繁跳槽。离开合适的土壤,每移动一次,可能资源衰减一次。你一个人去新学校,离开熟悉的团队支持,很难实现教育理想。海门有个乡镇中学校长,前几年带了10个老师去南京。这样做,阻力太大了!要融入新的学校,和原来的教学传统完成磨合,需要一个过程。”

  在更高的待遇、更大的发展平台面前,像成锦平这般选择的县中校长,又有多少?

  “在苏北乡镇中学当校长,压力很大,好学生、好教师都难留。”上冈中学现任校长肖秉林坦言,“我们生源来自几个乡镇,和县中根本不能比,而且农村成绩好的、家庭收入高的、父母有门路的孩子,很多进城念书了。老师走得也不少,前些年走掉上百号人。有的去县城,有的去盐城市区,还有的去了苏南。”他说,实行绩效工资后,由于参照各地公务员工资,校长、教师收入的地区差距拉大。“我是教授级特级教师、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搞绩效工资后,跟南京四星级中学校长相比,一年收入差到五六万。跟盐城市区校长比,也要差一万多元!”他说,自己女儿2005年毕业,在建湖中学教了两年书,跳到江阴干教师,年薪也比他这个老教育多拿两三万元。

  “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后,苏北教师待遇提高不少,不过地区差异还是存在。苏北有些县教师年薪2万-3万元,而南京至少5万-6万,相差接近两倍。”南京白下区一所中学校长告诉记者,苏北教师流到苏南的势头在回落,一个重要原因是,流入苏南的门槛提高了。以白下区为例,只有特级教师,或者大市的学科带头人,才能进入南京公办学校的编制。

  多位受访教育界人士认为,名校长、名教师的流动,符合市场规律,但是,如果人才总是从苏中、苏北单向流出,这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他们强调,教育均衡,不只是同一个地区内部缩小校际差距,更应包括不同地区间的教育均衡发展。“苏北、苏中校长、教师大量流出,肯定影响基础教育水平,影响劳动力整体素质。”成锦平建议,解决这个问题,财政供给体系要做出调整。“应确立大教育的理念,尽量缩小不同地区校长、教师的收入差距,至少在一个大市内总能做到收入相当吧?”仍想安心当好苏北乡镇中学校长的肖秉林说。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