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精英是这样炼成的
刘曦,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李承斌,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冯熙铉,保送进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李孟倩,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王山林,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林潇,北京大学自主录取……6 月26日上午,离2005年高考"放榜"还有几个小时,记者与几名早已在名校榜上写下名字的深圳中学学生聊了起来。
刘曦:一直都是"NO.1"
聊起刘曦,几个同学都说,刘曦的成绩在深中一直是"NO.1".高考前的三次模拟考试中,他两次考了全市第一名,还有一次是第二名。他们称刘曦为"计算机"——因为他的数学成绩特别好,而且在班上还管着班费、水票等"财务"工作,事情很琐碎,但他从没出错,就像一台非常精确的"计算机".
刘曦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广东省赛区一等奖。在总结自己取得好成绩的经验时,刘曦认为,平常的学习,效率很重要,他的学习效率也特别高,即使在高三,他也总是在晚上10时半或11时入睡,从不开夜车。他有一个特别的本子——错题本,就是专门记录自己平时作业时做错的题目以及考试中做错的题目,他说,考试前翻翻错题本,就是复习了以前没有掌握好的知识,这对考试很有好处。
刘曦还特别谈到他在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的情景。决赛有三道题,其中第二题是一个数列题,很繁琐,很多人做着做着就放弃了,但他却是静下心来一步步地做,并用过去的经验来简化它,最终解决了这个"拦路虎".
李承斌:决不轻言放弃
李承斌同学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决不轻言放弃。他在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省赛区一等奖、全国决赛二等奖的成绩。他回忆说,在全国决赛中,有一道实验题,要求用所给的电子元件设计出一个计算器。当时,他觉得自己头脑有点发木了,怎么也设计不出来。但他并没有发弃,而是理智地要求老师给予提示——按照规则,老师可以提示,但提示一次就要扣一定的分数;如果提示后还做不出来,那可是得不偿失了。但正是决不轻言放弃的性格及大胆而理智的决策,李承斌解决了这道难题,最终获得了全国决赛二等奖的佳绩。
同学们谈起李承斌时,还对他的领导才能赞赏不已。就在前几天,他组织了深中19名高三学生到云南旅游了6天,而且线路设计、行程中票务等事情都是他一手操办的。
冯熙铉:咬定目标不放松
冯熙铉,他的目标就是进北大,但对他来说,保送进北大的路并不那么顺畅。在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他虽获得了省赛区一等奖的好成绩,但因为没能进入全国决赛,因而无缘被保送进北大。为了获得保送进北大的资格,他又匆匆地参加了一个月后举行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但只取得了省赛区二等奖的名次,再度与保送进北大无缘。因为他已取得了学科省赛区一等奖,完全可以保送到其他大学,但他却只认定北大,并准备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来取得进北大的资格。但苍天不负有心人,冯熙铉因为综合成绩优秀,被学校保送北大,并在今年3月就拿到了预录通知书。
李孟倩:北京游玩定下了目标
李孟倩告诉记者,她高一时很贪玩,成绩并不是很好。高二那年的寒假,她去北京游玩,特意去了北大和清华。感受到那里的学习氛围,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两所大学,并定下目标,一定要在这里读大学。回深圳后,她一下子用功起来,并在化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省赛区一等奖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预录取。
王山林:自信心总是特别强
王山林是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谈起他去年12月底到北大参加小语种保送资格的考试时,他神采飞扬:考试刚结束,我就知道被录取了。
王山林向记者介绍说,他一直都对自己充满信心,因而在考英语的阅读理解时,他挑选了最长的一篇文章,并且正确回答了考官提出的所有问题,还充满幽默,考官非常满意,第二天就通知他被录取了。
林潇:冷静面对挫折
在一起聊天的6人中,只有林潇不是被保送进北大,而是被北大自主录取的。她说,她的目标就是进北大,本想通过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保送资格,但却只获得了省赛区三等奖。面对挫折,她没有灰心,而是把失败从心头放下来,继续寻找新的机会。去年底,北京大学要举行自主招生的考试,全国有7000多人报名,但只录取一百来人。林潇沉着应战,终于脱颖而出,赢得了北大自主录取的名额,在高考后被北大录取时可获得20分的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