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深圳奥数网

深圳站
奥数网

教育部: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解决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9-11-11 09:27:16

  教育部官员称,教育“乱收费”现象已经得到解决;重点学校,重点班都不是教育部门批准的政策,属于违法行为;用工资上浮促进教师校际流动;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同样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今天,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做客人民网,围绕“如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问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深入交流。
王定华表示,从2006年到2010年,国家投入1600多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这样一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的项目很少,而且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教育“乱收费”现象已经得到解决。
针对广大民众长期关心的“优秀教师轮岗流动缩小学校差距”问题,王定华表示,义务教育的均衡核心是教师的均衡,为此教育部加大了教师培训的力度。
另外,继续实行和扩大中西部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他介绍说,截至2008年,共招了5.9万名特岗教师,分布在490个县、6000所学校,主要是基层学校。
在访谈中有网民表示,在许多地方,重点校和重点班还普遍存在,这样有悖于义务教育法中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对此,王定华表示,义务教育法是推进实施义务教育的最高的准则,全社会都必须遵守。那些违背义务教育法要求,仍然设立重点学校、非重点学校,在学校内部设立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行为,都属于违法的、不规范的办学行为。
不过,要把重点班和实验班区分开来。实验班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发展状况来进行分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实验班不收取学杂费。所以,各地经过批准而开展的这种实验班的改革,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反对的重点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继续进行实验。
王定华表示,要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均衡师资水平。为达到这一目的,重点在于促进教师的流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学校之间教师的收入有差距,进行校际的流动就比较困难。为保证政策的科学合理,必须保证流动教师的收入,而不是完全靠教师无私奉献。
此外,针对外地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王定华表示,目前,教育部努力贯彻国务院制定的“两为主”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两为主”就是:一、以公办学校为主;二、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即大多数到公办学校学习,由流入地政府主要负责。这些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时候,只要符合当地政府设定的合理的条件,就可以和城市当地的孩子一样接受平等的、免费的义务教育。
广东省物价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通知称,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在中小学“一费制”的基础上,除住宿生的住宿费和高中阶段书杂费、择校费之外,学校方面能够向学生收取的只有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两大类,包括校外活动费、城镇中小学校服费等共9项,而且需经学生家长书面同意之后方可收费。
时至今日,政府部门再出招数,将“家长书面同意”正儿八经提出来,看似颇有新意,却仍难免画蛇添足之嫌,毫无实际意义。一句话,中小学生缴交的每一项费用都来自于家长的腰包,哪怕一厘一分也非学校强抢,愿不愿意又如何?事实上,在以往查处的教育乱收费案例中,家长“被同意”已经是老掉牙的事了。
基于这一通知与以往同类文件相比并无更多特别之处,可以大胆揣测,管理部门特别强调“家长书面同意”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乱收费找到“合理”的出口,陷学生家长于被动。因为学生家长签署了白纸黑字的“同意书”,就像画了押,即便日后有反悔之心,也是底气不足,乃至因此失去告发的资格。对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而言,遭到投诉也可以将抓在手中的“家长同意”纸条当成坚挺的挡箭牌,甚至“免死牌”,解脱“乱收费”的罪名而岿然不动。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家长书面同意”被滥用而且频频奏效,某些人就可能会削尖脑袋巧立名目迫使家长一次又一次“被同意”。
教育收费是否违规,其判断标准并非家长是否同意,也不是有没有白纸黑字作证,而是有否违背“一费制”等相关规定。只有将“一票否决”制度落实到位,提升责任人的违规成本,才能震慑胆大妄为者,以根绝明知故犯的行为,舒解民怨。
扬子晚报2009年11月02日报道:央视曝教育八大潜规则 称积弊之深令人震惊
央视曝八大 “教育潜规则”
近年来,教育部门屡发新规,教育顽疾却毫无起色。相反,针对新规旧律,当前中小学教育还形成了多项潜规则,央视曝光了其中八个,称“其积弊之深令人震惊”。
[一为“免试就近入学”异化为“争相择校”
教育部早在1984年就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要坚持让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禁止招收跨区择校生。但时至今日,择校现象在各地依然存在。变相买学区房、外挂户口等行为还连带影响房地产市场。学区房和只隔一条马路的同类型房价格相差令人咋舌。
[二是择校费“被自愿”
教育部1991年就印发《关于坚决制止中小学乱收费的规定》,然而,每每开学之时,这种名义上已经消亡的择校费现象往往“死灰复燃”。而普通老百姓最痛苦的还在于“被自愿”,学校收了你的钱,你还得感恩戴德,承认是“自愿”捐助的。
[三是奥数改头换面
很多地方叫停了“奥数”,但很快又出现了“希望杯”等这样那样的“杯”,题型类似,老师老面孔,换汤不换药。
[四是升学率还在争第一
教育部1983年就要求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但事实上,最近几年中高考结束,各中学网站上比拼的都是“谁升学率第一”、“谁育出了考试状元”。
五是“重点班”改名“创新班”
2007年湖北省教育厅要求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各种类型的“实验班”、“提高班”、“创新班”等。但事实上,各学校分快慢班现象依然存在,无非名目上隐晦多了。
[六是补习班挂名“家长委员会”
今年暑假,许多中学都开办了初三和高三补习班。这些补习班还打上了“家长委员会”的名义,有的让学生写保证书。
[七是“你的学生我来教”
教育部已经表态反对有偿家教。但为市场需求和掩人耳目,“你的学生我来教,我的学生你来教,家教的东西课堂不教”很严重。
[八是全日制培训班集体易地补课
教育部1988年出台的规定中有“不得以任何借口和任何形式举办全日制升学复习班”,学生还是积极的报名学习各类培训班课程。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