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一中没有苏高中奖励性指标的详细分析
苏州奥数网:很多家长用苏高中指标生名额来评判一所初中的实力,有细心的家长发现,新区一中为何没有奖励性指标呢?
首先大家要清楚,这个排名的标准是什么。
奖励性指标分配计划根据2013年苏州市区各初中校参加当年苏州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成绩综合考评情况,按照总分合格率、总分平均分、总分优秀率、进入前1000名比例、进入前3000名比例、后1000名比例、后3000名比例等7项,按权重综合考虑。
计算方法为:
(1)将上述前5项分别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后2项由低到高排列,第1名得50分,往后递减1分;
(2)在前项基础上,权重及总分为:总分合格率得分×0.3+总分平均分得分×0.15+总分优秀率得分×0.15+前1000名比例得分×0.1+前3000名比例得分×0.1+后1000名比例得分×0.1+后3000名比例得分×0.1=总分。
(3)将各校总分从高到低依次进行排名,对位居前三分之一的学校(16所)进行奖励性指标分配。
这种排名一般两种学校占优:1、地段生源比较好的;2、毕业生人数不多的。
地段生源好嘛,那中考均分就相对高一些,因为一所学校其实大部分都是地段生源,择校顶多占20%,地段还是大头。所以地段生源好的,均分一般都高。另外一个就是毕业生人数不多的,今年的园区五中大概就这样情况。今年中考,园区五中毕业生人数233人,而园一却有391人,新一更是有601人,这是很恐怖的差距了。
所以,像新一、园一这样地段生源一般,毕业生人数又比较多,而且好班比较有名的学校没有获得奖励性指标就会让家长觉得很不正常,但其实这都是正常的。家长们不要因为这个原因就下定论觉得园五就一定比园一好,新一就一定比文昌差,这是不合理的。
“平江小6琳妈”:
只要能进尖子班的,都不会差吧。
因为“牛”,所以进尖子班,而不是进了尖子班,变得“牛”。
读不进书的人,进了尖子班,仍然读不进书,还要去影响别人。
“糊涂爸爸”:
人数少占优?
初中校共46家,
人数最少的10所,只有1所进top16(娄葑学校);
人数最多的10所,8所进top16(新一、新二未进)。
继续摆数字:
46所初中,平均人数是302人
其中top16的平均人数是439人
非top16的平均人数是229人
【查看原帖并参与讨论:新区一中为何多年得不到苏高中奖励性指标的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