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
石家庄奥数网

石家庄站
奥数网

课堂连市场 拓宽就业路

互联网 2011-07-04 10:05:1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创业,对实现我市跨越赶超目标,保障社会安定和谐意义深远,也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

  我市各类职业学校,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围绕市场办教育,立足省会设置专业,与我市产业规划对接,面向企业、面向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促进毕业生就业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报今起刊发《我市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培养人才探访(上、下)》,介绍我市发展职业教育的做法。

  ■本报记者 顾晓萍

  今年3月23日, 在我市民营企业春季专场招聘会上,200余家用工单位,提供了1万多个岗位。4000多名职业院校大中专学生当场签约,其中中职学生达2450人,签约率近50%。一些刚刚签约的学生们满面喜色地说:企业最看中我们的技能,这得益于校企合作这一创新办学模式。

  “打开校门直面企业,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都成受益者。”这是业界对我市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给予的赞许。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60所公办中职学校与30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探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5%。

  校企合作彰显魅力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校企合作,许多学校通过探索“引企入校”、“引校入厂”、 “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有效地拉动了就业。从去年开始,市教育局又在全市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家职教行”、“遍访企业”等活动,巩固扩大“校企合作”成效,促进其向纵深发展。

  “学校投资450万元用于购买部分生产设备,企业投资7000余万元完成新厂区建设,企业提供了一线28个生产岗位,用于学生自二年级开始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具有同企业员工一样的职业工作岗位。”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与石家庄合佳化学品有限公司以出资共建的形式,建成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厂中校”顶岗实习基地,逐步形成了科学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解决了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难题。

  自2009年6月开始,学校实行全年不断线的实习方式,先后有4个专业学生参加了“厂中校”学习,综合能力提高很快。在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这些毕业生普遍得到用工单位的好评,学生职业素质较高,能够很快进入角色。与该院合作办学的多家企业,每年接收毕业生达千余人。

  “引企入校”,借企业平台,实施“立体育人”教学模式,也让市第三职业中专学生受益匪浅。

  “在学校成立呼叫服务中心,这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去年6月,该校与河北博岳通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学校提供场地,按企业要求建立电信客户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实训基地,坐席数达150个,企业除了提供设备外,还安排技术人员与教师一起共同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并按照企业管理的标准规范进行生产,定岗培训。许多企业闻讯,纷纷提前来学校预定即将要实习的学生。

  王思同学感触颇深:教学在学校—公司—学校间交替进行,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在培训—上岗—再上岗过程中“螺旋”提升。

  教育与产业深度对接

  在校企合作进程中,我市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制药专业是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一个老牌专业,他们与石药集团组建订单班,培养了一批深受企业欢迎的药品营销人员。“办学围绕市场的需求变,”校长符瑞英告诉记者,他们在市场调研中发现,随着老百姓保健意识的增强,连锁药店不断地增加,药品营销人员缺口很大。

  通过反复论证,学校决定把制药专业调整为“制药与药品营销”专业,增加营销相关课程。他们还与石家庄市新兴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联合办起了“新兴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企业人士走进课堂讲授最前沿的营销策略。该校为这家企业100个分店输送了170多名员工。

  “双元定向”是鹿泉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该校与河北阳煤正元化工集团开展“订单委培”。双方达成了“六共同”。即共同组织招生,把好委培第一关;共同编写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共同组织师资队伍,企业选派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讲授专业课,与学校教师一起研究,共同编写教案,指导学生训练。 共同开展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基本完成向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毕业后能很快地融入到企业环境中;共同建设实训室;共同进行学生考核,学生毕业时,企业要对学生进行入厂考试,由企业出题、监考、评卷,毕业生需要达到企业规定的培养标准,才予录用,确保委培生的培养质量。

  正元集团董事长张立军表示,“双元定向”使学生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就业前景,学校也成了企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让学生实现就业软着陆

  “作为由学生到员工的一个过渡,在见习期间就要熟悉企业和岗位,从而实现就业的软着陆。”这是许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得出的真谛。

  “严格按照北京二七车辆工厂图纸,制作火车专用的滑动轮,这对于一名‘准工人’来说并不难。”

  4月14日,记者走进鹿泉职教中心机加工实训车间,摆放在样品台上的螺纹轴、偏心座…… 感觉真正进入了生产车间。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横幅和墙上悬挂的全国企业十大能手照片,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工作氛围,还时刻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工作。现场指导老师说,学生在这样全景式实训车间工作,所加工的产品都直接发送到相关企业,这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次“大考”。这样的培养方式,为学生实现就业软着陆奠定了基础。

  “市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计划、工业、劳动人事、科技等部门参加,这也是我们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一个渠道。”鹿泉职教中心韩建刚老师是学硅酸盐专业的,在当地水泥企业升级换代中,他直接参与了这项工作。为了满足水泥厂家用人需要,学校将原有的机加工、电建工、计算机三个专业进行组合, 学生先进行水泥生产工艺培训,然后分岗位进行交叉学习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原来百家小水泥厂,升级换代后,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曲寨水泥集团、燕赵水泥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有2000多个技术工人岗位,几年来,我们为这些大企业输送了千余名一线技术工人,解决了企业技术工人短缺难题。” 刘校长很自豪地说,毕业生李世轩到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工作,两年后就被评为该企业首席职工,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呀!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