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小学生减负不成根源在哪里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温家宝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总理念到这段话时,我感觉确实非常给力。”全国政协委员谢军有些振奋地说,“今年报告中,7处与体育有直接关系,且提法如此细化,这是此前没有过的。”
全国政协委员邵国培则表示,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也不容易,牵涉很多具体问题,比如中小学校的活动场地不足、设施不够完善等等。
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引热议,有专家指出,实现减负需改变教育评价方式。
为中小学生“减负”喊了多年,却越减越重。而今年,“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广州市政协委员戴秀文说,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表明了对青少年教育与成长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和关心。她认为,目前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就业和生存竞争压力的前移。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共同合力,才能为青少年创造合理、和谐的成长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减负”。
温总理的讲话也在学生家长中引起强烈共鸣。市民冯女士说,她读四年级的女儿,常常做作业到晚上10时甚至11时30分。她指出,只要教育评估体系没有得到改变,高考的指挥棒仍将会挥舞,减负的问题很难真正解决。所谓的减负,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该从教育投入、选拔制度等着手。希望温总理的话,能够推动教育部门,自上而下地拿出切实可行的“减负方案”。
但也有老师反映,开展的“减负”运动并没得到家长认可。初中老师董老师说:“现在是老师减负,家长投诉,尤其是高年级的,寒假说不许补课,家长却纷纷要求补课。”某民办初中校长李校长告诉记者:“有个学生全年级第一,家长还要他课外补课,怎么说家长也想不通……”
家长马先生的观点则多少透出某种无奈和沮丧:“总理的愿望是良好的。我们家长能期望什么呢?期望老师少布置作业,可学校的升学指标和学校的排名指标还在那里,期望他们放弃这两项指标,学生就读不了好大学。期望国家改革高考制度,高校又想招高分学生,否则高校排名靠后。高考改革,又出了华约和北约等,考题越来越难。家长最后发现,考上好大学,只是为出来打工提供一个好文凭。到头来,学生只是一个载体,好成绩从大学入,好成绩从大学出,最后绝大部分成为一个普通打工者。”
永博明教育研究院王永江老师表示:“减负不成的根源在于考试制度,尤其是高考,只有改变了教育评价方式,喊了多年的减负才有希望。”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健指出,只有极大地提高入学率,变竞赛类的选拔为分类性选拔,让大家通过分层分类的读书,不同路径实现不同成功,减负才能有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