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青岛奥数网

青岛站
奥数网

英语教育也讲究文化个性

网络整理 2011-04-08 11:12:49

  当前,英语教育极大的工具性与功利性已越来越支配中国的英语教育观念与实践,使得英语教育的人文价值处于危机之中,其文化意义与人文精神逐渐被遗忘,从而失去了自身应有的独立性与尊严。

  英语教育过于突出技能训练

  综观我国英语教育现状,由于各种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导向以及“英语是通向世界的桥梁”的定位,使得师生往往专注于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讲和学,专注于听说读写译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淡化了包括中华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外文化教育,忽视了深层次的中外文化熏陶,对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思想与情感态度等人文性的内涵重视不足,或者说不知该如何重视。实际上,这种桥梁功能只是英语教育的表层功能,属于技术理性上的“技”层面;而英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属于更高层次的人文理性上的“道”层面。英语教育应该兼具工具理性与人文精神。英语技能的训练作为一定文化条件下的必须活动,是基于社会的现实性和社会的各种制约,即学生要么升学要么就业,最终需要被社会认同,然后获取某种程度上的物质需要和心理需要。英语技能的训练尽管有其必要性,但其行为活动本身不等同于文化成人的目的,必须在这个过程中负载使学生成“人”的意义,要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的生命存在及其优化,不断扩展他们的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

  工具理性是人文精神的一个层面,只有从英语教育的人文精神高度来看,我们对如何利用和掌握其工具性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方式与手段。同时,英语教育的人文精神又不能独立于它的工具理性而存在,因为英语教育中的人文性内容的传递和表达只有与基础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相结合,借助于语言理论这个平台,在听说读写译等工具性教育中增添富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人文性的内涵教育,英语教育过程才是完整的与统一的。

  语言教育必须彰显文化性格

  彰显英语教育文化性格绝非易事,必须从根本上对英语教育现状进行认真的反思,从文化与人互动的角度探讨彰显英语教育文化性格的路径。

  其一,英语教育的理念应当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教育传播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定传播,是一个由时间、空间、知识组成的三维立体空间。交流则是利用我们的生理机能来传递与表达我们的意见、情感和思想,使人与人、文化与文化间相互取得了解的过程。异质文化间的传播与交流成为可能,是由于一个人要加入到其他人的行列中,他就务必要掌握他人社会中一系列结构复杂的生存技能,精神信仰和文化价值。英语教育中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把英语国家客观存在的知识文化和以语言文字等精神载体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内化到学习者的头脑中,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的主体文化,然后通过英语教育过程中提供的具体情景、场域与条件等,运用循序渐进等方式,把已经内化的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社会期望等及其所形成的创造能力导出,并以客体文化的方式表达与展现出来,这样既实现了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的相互转化与交流,也活化了英语文化。

  其二,英语教育的过程应当是文化的选择与再生产。英语教育涉及中华文化与他文化如何交流的问题,故而英语教育应该同时担负起对外拓展交流空间,对内认同民族文化的重担,以达到文化交流的“自养”与“抵抗”。

  英语教育必须涉及文化选择与再生产问题。一方面是英语教材编撰者把可供选择的文化内容限制在一定的语境与场域内,确定社会存在所必需的信念、态度和技术等,把符合受教育者的认知和个性结构,符合所在社会的文化环境,符合所在社会利益的最优秀的文化因素提取出来,厘清不同层次文化之间的横向结构与纵向关系,以保证相关文化因素间的相互沟通和各级文化层次间的前后连贯。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对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还有一个提炼的再生产过程。英语教师以学生最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将该文化中社会成员共享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传递给学生。这种模式不仅涉及学生如何接受英语国家历史上创造出的文化遗产,即强调从旧有的文化传统中吸取社会规范、伦理秩序等文化资源,还重视与强调学生如何受益于这些文化知识,从而获得文化交际的内核,适应变化的文化环境,赋予所学文化新的文化意蕴,实现对文化的再生产。

  其三,英语教育的评价应当是文化的检测与审视。目前英语教育的评价过多地倚重量化,而很少采用质性的评价手段。这个质性检测与审视包括考察英语课程资源中文化内容的价值观与时代性以及英语教师授课中的文化导向,考察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跨文化意识以及他们接受英语教育后所具有的国际视野和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英语教育的任务一定不能局限于仅仅讲授或传播语言和理论知识,而是还需建立一种新的文化表达形式与对待世界的新态度,需具有开放与包容的心态,以保证文化知识不被限制在死板的系统性组合和简单授课的机械行为中,而是总为文化的表达与发挥留出空间。英语课堂一定不能成为固守僵化的教学范式与传授经典语言知识的中心,而应成为倡导灵活的教学模式、不同文化的碰撞、怀疑和辩论并且尊重与传播文化的场所。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