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青岛奥数网

青岛站
奥数网

青岛第二中学

本站原创 2010-11-17 14:33:38

学校简介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位于青岛高科园,背依崂山,南临黄海,风景秀丽。校园绿树掩映,芳草如茵,好鸟相鸣,锦鳞游泳,奇石错落相叠,名花应时绽放。晨昏交替,演奏优美旋律,四季更迭,上演动人交响。

    学校建于 1925 年, 1953 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学校,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绿色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 2008 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等称号。发展到今天, 学校十易校名,六迁校址,无论是在汇泉湾畔,还是在崂山脚下,二中人萃取了高山的宽厚与仁爱,汲取了大海的灵动与智慧,形成了以深厚的“仁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位于青岛高科园,背依崂山,南临黄海,风景秀丽。校园绿树掩映,芳草如茵,好鸟相鸣,锦鳞游泳,奇石错落相叠,名花应时绽放。晨昏交替,演奏优美旋律,四季更迭,上演动人交响。

    学校建于 1925 年, 1953 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学校,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绿色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 2008 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等称号。发展到今天, 学校十易校名,六迁校址,无论是在汇泉湾畔,还是在崂山脚下,二中人萃取了高山的宽厚与仁爱,汲取了大海的灵动与智慧,形成了以深厚的“仁•智”文化。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全校师生在继承优良的校风、学风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素质为核心,着力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了“深化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创建国际名校”的办学目标和“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逐步形成了“开放·自主”的办学特色。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学校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努力造就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素质教师团队。目前学校有省特级教师 11 人,市特级教师 1 人,省优秀教师 9 人,省学科带头人 1 人,省教学能手 10 人,市优秀教师 6 人,市学科带头人 8 人,市教学能手 18 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3 人。他们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着每一位努力求学的学生。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校实施了“改造课堂行动方案”和课堂教学“六步曲”, 追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二中课堂拥有了活力与灵性。

    学校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构建开放的富有个性化的大课程体系,整合学校资源、社会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设立了学术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为学生多元化素质发展搭建了平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提供了全面支撑。

    学校构建开放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多种办学形式,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作为学校的办学追求。先后与与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合作引进 IFY 课程开设留英 / 澳预科班,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联合开设 IAP 国际课程班,开设青岛二中网校,使学校的办学内涵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学校与英国贝德福学校、日本同志社高中结为友好学校,同时与美国、法国、德国、韩国、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学校保持友好关系,多次组团出国考察学习并接待许多国家的友好交流。

    着眼于“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青岛二中在总结近年来实施“学生自主发展模式”、紧紧围绕“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素养、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知和生存能力”五项基本素质和“独特的智能品质、卓越的领袖气质、执着的创新精神、自主的研究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五项特色素质,实现学生素质培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在课堂,学生们 学会如何学习: 用质疑和探究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已成为一种追求;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思辨,取材论证;发展组织表达与合作协同的能力 ; 学会 挖掘知识的情感价值,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丰富头脑,有意识的关注人文、关注社会;他们学会 掌握学习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于知识本身。

    在课外,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运动会”、“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学生论坛”、“科学教育学院”、“学生干部轮换” 、参加各种学生社团 …… ,在这里,他们去关注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与历史,开阔了国际视野; 在这里 他们培养了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领袖气质,他们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自己的舞台,找准人生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这里 他们 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在认知、社交和精神方面学习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校园, 尚善路,慈龟山,书吧,雕塑,班训班歌 …… 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一规一章等都能够传递出学校文化的独特内涵和精神风貌,烘托出学校特殊的文化氛围。在这里,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优秀文化,领悟人生哲理,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

    在社区,在军营,在医院 …… 学生们 体验生活,提供志愿服务,在这里他们体会了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快乐和幸福,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在这里学会如何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社会,构建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顺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新的时期,青岛二中将一如既往,坚持深化素质教育不动摇、坚持提高教学效益不动摇、坚持发展办学特色不动摇、坚持打造教育国际品牌不动摇,在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中继承和创新,在对教育事业的奉献中探索与进取,努力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为青岛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展历史

        青岛二中始建于1925年,她是从一所小学(现江苏路小学)内设女子中学班发展而来的。第一批录取的学生共有25人,校长是连索兰卿女士。1926年(民国15年)秋开学又增加一个女子中学班,学生增至45人。由于班次的增加,小学内已容纳不下,于1927年8月(民国16年)将女子中学班迁出,设公立女子中学校,校名为"胶澳商埠公立女子中学"。暂租用观海二路民房(现观海二路25号)为校址,校长由国文教员李岫华女士担任。因班次的不断扩大, 1928 年(民国17年)7月,由胶澳商埠政府拨湖南路14号官产一处(现湖南路31号)为校舍。共有三个教学班,67名学生,职员5人教员7人。

     1929 年秋(民国18年),因青岛市政府成立,校名改称为"青岛特别市市立女子初级中学"。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共计9人。

     1930 年秋(民国19年),学校迁至莱阳路26号(现太平路2号青岛育才中学)。该校址原为私立青岛中学校址,系刘子山先生捐赠的市产,内有教学楼一座(原校本院的北楼已于1993年拆掉)。迁校后,学校增设高级班,学校改名为"市立女子中学",学生已达290人,各项设置亦有所增加。

     1933 年(民国22年)因学生逐年增加,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新建教学大楼一幢(原本院西楼2000年春拆掉);大礼堂一座;教职工宿舍30余间。教职工26人,高中学生69人,初中学生176人。当年初中毕业学生33人;高中毕业学生(首届)11人。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开始,青岛市各级学校全部停顿。1938年1月10日(民国27年)日寇登陆,青岛沦陷。1938年1月17日日寇同汉奸成立了伪青岛治安维持会,19日在维持会内成立了教育筹备处。当时市立女中(莱阳路校址)已经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学校迁至朝城路小学校舍暂作市立女中校址,任命连索兰卿为校长,并改校名为"青岛治安维持会会立女子中学校"。当年考试招生183人,9月开学。

    1939 年(民国28年)伪青岛特别市公署成立,对市、乡、区各级维持会学校一律改为市立。"青岛治安维持会会立女子中学"由此改称为"青岛特别市市立女子中学"

    1944 年8月(民国33年)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之后。日伪当局为了便于管理起见,把教会办的圣功女中、文德女中收为市办。圣功女中改为"第二女子中学",文德女中改为"第三女子中学",我校"青岛特别市市立女子中学"改为"青岛市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址仍在朝城路。

    1945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国民党政府接收了青岛,恢复了抗日战争前设立的教育局,并对日伪时期的学校进行接收。接收后将市立女子第一中学的校名恢复为抗日前女子中学的校名,即"市立女子中学"。1946年11月,学校迁回莱阳路26号(现太平路2号),当时学生已经增至23个班1427人。

    1949 年6月2日青岛解放,6月3日军管会接管小组接管学校。接管小组由王恒珍、王玉珍、林静三人组成,王玉珍为接管组组长。1949年6月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市长马保三任命迟欣圃为校长、罗芒为副校长;王玉珍为教导主任、王景娴为教导副主任;杜祝三为总务副主任。接管后,市立女子中学与校址在大学路(原镇台衙门)的崂山中学合并,大学路校址改为学校分院,从此初中开始有男生。学校为三三制,高中9个班(全部为女生),初中21个班,学校共有1525名学生,其中女生1250人。校名为"青岛市立第二中学",1950年秋改名为"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沿用至今。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山 东 省 青 岛 第 二 中 学
QINGDAO NO.2 MIDDLE SCHOOL OF SHANDONG PROVINCE
 
学校荣誉
 
大事记
 
大 事 记——校 门 变 迁
 
1925年10月(民国十四年)在青岛公立女子两级小学内(现江苏路小学)附设了一个女子中学班,录取学生25人。
 
1926年(民国十五年)秋季开学又增加一个女子中学班,先后共有学生45人。由于班次增加,小学内不能容纳。
 
 
1927年8月(民国十六年)女子班迁出,设立女子中学校。校名为"胶澳商埠公立女子中学"。暂租用观海二路民房为校址(观海二路25号)。
1928年7月(民国十七年)因招收新生所租用校舍容纳不下,于是又迁出。由胶澳商埠政府拨湖南路14号房产一处(现湖南路31号)为校舍。
1930年秋(民国十九年)校址迁至莱阳路26号(现在太平路2号,青岛育才中学校址)增设高级班,成立完全中学,校名改为"青岛市市立女子中学"。学生达290人。各项设施亦有所增加。

 

 
1960年因市政府在我校分院处建人民会堂。分院就迁至太平路4号(原是自来水公司的一部分仓库)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