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南京奥数网

南京站
奥数网

赢得未来的教育,是拥有这3种特征

网络资源 2018-03-22 17:03:36

  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去看待问题,这是一个哲学的范畴,而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适用的。

  将这个观点用到教育当中,我们也会发现,仅凭借以往的经验,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所出现的新的问题和现象。现在已经不再是以某种单一的方式即可过上中产阶级生活的社会,下一代所面临的竞争和考验是更加严峻和激烈的。

  在自我认识与自我实现中,如何能让孩子们通过考验,在职业生涯中将单一的追求成功转变成追求幸福?

  教育

  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2000多年前,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发明出了Education这个词,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真谛:引导一个人的内心,帮助他成长。

  1956年,一个黑人小姑娘想入读社区里的白人学校而被拒。因为当时的黑人人种不允许同白人混合读书。小姑娘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愤而起诉。最终,一位叫布朗法官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中清晰地阐述了教育: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将孩子塑造成社会的螺丝钉。

  孩子经历教育不是为了成为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螺丝钉,而是为了帮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掘自我,变成不可缺少的存在。

  现在

  赢得的可能并非未来

  家长总是竭尽所能地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有赢得比赛的苗头。但是却有可能连比赛的过程,甚至是终点是什么样子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

  除去基础知识,除去成绩分数,一个人的职业顶峰时期按理说已经进入中年,而这个时期运用到最多的技能却是在小学时候学到的“人际交往。”那么在家长最担忧的时间点上,孩子们在努力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万一比赛压根就和跑步没有关系,设立起跑线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20年

  后的人工智能时代

  1.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

  信息时代的核心是逻辑分析能力,但从阿尔法狗的胜利,整个富士康机器人化开始,将来的很多人工都有可能被机器所取代,概念时代开始需求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

  为什么这么说,比如世界一流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员工中的MBA比例下降,转而用MFA进行替代。因为其认识到调查报告更需要艺术的表达方式。再比如,小米的粉丝营销和参与感;海底捞出了名的服务。

  逻辑工作和会逐渐被程式化的计算机所取代,但创意却不能。

  2.改变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

  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强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强是30年。如果25岁参加工作,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创成了世界五百强,那么在65岁退休时候,公司正好倒了。所以一生都在同一个公司、同一个行业基本不可能。

  3.是以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生涯

  中国和美国的GDP,2008年中国人均GDP是3400美金,2013年人均6470美金,2016年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GDP到八千美金,2025年中美的GDP就会接近,2040年就会持平。

  未来

  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

  1.感性

  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有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你需要找到意义感。

  家长们从建议孩子选择公务员、工程师等工作到鼓励孩子读商科、工程专业,从保守安全到谋求发展,等到20年后,一些与人文和科技交融的职业将成为未来的大趋势。

  2.创造力

  父母希望从小给孩子包办所有事物,殊不知这是给孩子带来最大的伤害。等到在他遇到真正需要自己选择的时候,你不懂,而他却不会。所以,真正好的方式是鼓励孩子们制定自己的计划,保持好奇,保持创造力,寻找和发展喜爱的兴趣与事业。

  3.拥有幸福的能力

  爱因斯坦成功的创造了一个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方法,有些人可以把兴趣变成自己的热爱,还有些人找到工作背后的意义感。

  有一个小姑娘,参加了小提琴三级考试,遗憾的是,没考过。孩子的父亲看到孩子难过的样子,对孩子说,爸爸给你报这个小提琴班,不是为了让你过级,而是希望将来你不开心的时候能够为自己演奏一曲,熟悉的音乐就好像爸爸还在你身边一样。

  所以,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在未来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家长一定要帮助的孩子获得这个能力。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