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南京奥数网

南京站
奥数网

关于教育减负,你需要先想清楚这9个问题

雾满拦江、南京爱智康 2018-03-22 16:59:13

  探讨教育减负,第一个问题,是要弄清“为什么会有这个政策出台? ”

  我们注意到,发达国家的公立教育,多是小班上课,倡导快乐教育。为什么?

  因为发达国家富裕,孩子值钱。

  如果发达国家的校方以分数导向,强制孩子苦学,万一有孩子承受不了压力,出了事,学校即使是赔塌天,也赔不起。

  赔不起怎么办?由着你呗。

  所以发达国家公立教育的目标,是孩子完整的来学校,再完整的离开,就完事了。所谓快乐教育,就是不能让孩子有压力,别把家长惹毛了给你一枪。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读书虽不是苦差,但也和快乐没什么干系。让人快乐的化学物质,诸如血清素、多巴胺,催产素,这些东西都跟读书思考无关。

  但,教育本是社会博弈,一个稳态的呈现必是多方合力促成的结果。

  两年前的春晚上有首歌是这么唱的:“不求变成龙和凤,我只想活在幸福中”

  去年又有则广告这么告诉我们:“你不必改变自己。你不必承担所有责任。不必为父母的节俭而内疚。你不必刻意追求什么彼岸和远方。你不必背负这么多,你不必成功。”

  时代变了,以前人们追求胼手胝足的打拼与成功,现在年轻一族追求自给自足的满足感...

  有的家长抗议说:你愿意幸福就幸福去吧,我不想让自家孩子减负,我想让孩子刻苦努力,改变命运…… 但这么说话的家长,会被打的。你年富力强,身强力壮,却不肯动动手指头改变命运,反而想把责任推给更脆弱的孩子,想想这可能吗?

  有关减负的第二个话题,叫优质教育资源。

  什么叫优质教育资源?

  就是985、211,那些集中了知名教授的知名大学。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进名校遇名师,为此后的人生顺利抢滩。

  所以这些父母不希望自家孩子减负,苦读都没读明白,再减负,岂不是越减越糊涂?

  这些父母的初心是好的,但却犯了个认知上的错误:优势的教育资源,是人为构设。未必适合你家宝宝。

  著名钢琴家朗朗,早年为成就人生,被父亲带到北京学琴,托关系找到优质教育资源:一位极有影响力的钢琴大师。

  可是,朗朗在对方门下受教,却一点东西也没学到。大师的教育方法,就是每天恶毒羞辱朗朗父母,羞辱半年后一脚把朗朗踢出来,差点逼得朗朗父子双双跳楼。

  为什么大师要这样做?因为大师虽然是优质,可也是人,也有人性。大师未必有好的人性,但人性中的龌龊与肮脏,却一点不少。之所以羞辱朗朗,就是因为嫉恨朗朗的天资,想毁掉朗朗。

  弱水三千,孩子最多喝半盆。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未必对你家孩子脾胃。

  只有最适合你家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最优的。

  有些家长抱怨,学校减负甩锅,让家长受累。

  累,那是因为你方法不对。

  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手把手教孩子做题,而是给孩子一个长远的人生目标,带着孩子一起努力。

  相比于孩子,父母更为成熟,更能抗挫折,人生经验更加丰富,人脉与见识更为广阔。

  拥有如此优势的父母,如果仍然感觉生活吃力,可想而知你的孩子更艰难。

  所以引导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继续成长的过程。

  除非当父母真切的意识到:言传不如身教,对孩子耳提面命一万句,莫不如自己是个努力上进、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

  前有车,后有辙。

  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公立教育负责公平,私立学校才讲效率。

  发达国家的公立学校,孩子笑着进去,笑着出来,不是真的有什么妙法,让你家孩子笑着学了许多知识。

  而是根本没学到什么,所以孩子才没有压力。

  出了公立学校大门,才是真正刻苦的开始。

  你有天资也好,你渴望苦读改变命运也罢,这些都是要付费的。

  只有私立学校能够满足你这些需求,愿打愿挨,这就是商业时代的交易法则。

  如同生物界,低等生物只有一个神经元,而越高级的生物,细胞功能性分化越复杂。

  社会也是这样,粗放式社会里,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混同为一,而随着社会进步,这两者必然会分开。

  有关减负的第五个问题:什么是教育的目标?

  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的目标,是唤醒孩子的内心。

  有些孩子也知道学习重要,应该努力…… 可是,一拿起书本来,真的没精神。

  还有些孩子,一看书就脑仁生疼。是真的疼,不是矫情。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孩子没有人生目标,自我弱小,处于“我必须”的阶段。

  所谓“我必须”阶段,是生理与心理双重不接受,只是在外界的强压下,才勉强拿起书本。

  但因为自己完全不明白为什么学,学之有何用,所以内心痛苦不堪。

  除非孩子从“我必须”的被动状态,发展到“我想要”的主动阶段。

  关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内力,《女王的教室》里有这么一段,可以给孩子看看。

  ▼

  视频时长8分50秒

  “我想要”的阶段,就是孩子自己渴望学,一旦孩子想学了,你拦都拦不住。

  当孩子的人格发展到这个阶段,减负也好,加压也罢,对孩子来说都是无感的。

  对减负反应剧烈的,孩子应该还处于“我必须”,所以渴望校方能够替自己对孩子施以高压。

  但高压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要以身做则,才能引导孩子。

  第六个问题:对减负反弹较大的家长,你们需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很多事情,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能做好,才会产生出兴趣。”

  减负对每一位父母而言,都意味着一个机会:它可以让你静下心来,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发展方向。

  让孩子的每一点努力,都赢得周边人的惊讶与赞赏,这时候孩子的努力才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才会有勇气、有信心面对未来。

  有关减负的第七个问题:教育的质量,比教育的时间长短更重要。

  这是不需要重复的常识,家长们都明白。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徐冬青说:

  提高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能力,改变应试教育简单、重复、机械的,以及缺少教育内涵的训练方法,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正确的育人理念,才是“减负”的专业保证。

  有关减负的第八个问题:家长要走出“寒门心态”。

  社会和学校,千万不可把寒门心态灌输给孩子,动辄就说寒门学子,你哪儿寒了?不愁吃不愁喝的,你还想啥?

  “冰花男孩”王福满

  人生于世,最怕不过的是身强体壮,却有颗弱者的心。

  这种无端生出的卑微意识,会让人面临无尽的酸楚悲愤,丧失进取意志。

  如这种疲软之心,无论是减负还是加压,都解决不了你的心病。

  你必须自强!

  有关减负的最后一个问题:到底什么叫素质教育?

  前段时间,海外有一场不同国家的学生素质大赛,主题是帮助饥饿的非洲儿童。先是一批东方教育背景的孩子出场。

  这些孩子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拉起了优美的小提琴。看得考官目瞪口呆…… 歌是唱的不赖,可这跟拯救非洲儿童,有个毛线关系?

  轮到另一批学生出场。这些学生们制订主题,从气候、环境、教育、慈善等各个角度,制定援助方案,进行演讲游说。

  考官说:后者才是素质。而前者误解了素质教育。

  1934年,教育家陶行知曾列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五项内容:

  一是 康健的体魄。

  二是 科学的头脑。

  三是 艺术的兴趣。

  四是 生产的技能。

  五是 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

  从陶行知提出这五个标准到今天,84年了。

  我们这些成年人,距离84年前的小学生目标,还有多远?

  再次重复一遍常识:想要知道什么叫素质教育,至少父母的认知,得比“素质”本身更高一点吧?

  如果父母自身质素不足,不读书不思考,又如何知道怎么才能提升孩子的素质?

  与其图省心随大流闹轧猛,还不如认真一点,好歹是自己生的孩子,含着泪也要把孩子教育好,这才是为人父母的初心。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