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小升初经验总结六大关键点
2010年小升初经验总结,有关小升初政策以及占坑班的事情,供2011年小升初家长参考。
一、关于政策
1、不会统考
政策每年有,每年都在变,这正是广大家长一直无所适从的主因,但考虑到《义务教育法》已经规定“免试、就近入学”,因此不要指望今年会出现“小升初” 统考。
2、政策依旧
近年来,教委一直大力提倡派位、推优、均衡发展等等,而且政府部门最看重的是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因此不要指望今年会推出什么新花样,无非是增加推 优名额、扩大派位范围、重点校与普通校联合招生等小的调整,以及进一步规范具体的实施细则等。
3、“雷声大雨点小”是常态
每年的此时,新政策都是不断的出现,近年来,市教委也多次明令禁止奥数、证书、竞赛等与升学挂钩,今年又要求各区县限期清理公办校培训班以及与民办机 构合办的培训班,禁止公办校在正常升学入学体制外选拔学生、超计划录取等。然而,历年情况一点也没有得到改观,各种新政在整个小升初过程中仅仅是一个插 曲,各名校招生依然故我,家长不必太在意。
二、关于推优
许多孩子在学校表现十分优异,但奥数成绩可能并不突出,在这一轮名校的点招大战中可能没有脱颖而出,于是家长把希望寄托在推优上,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 这里有个概率的问题,能否成功推上犹如中彩票,何况今年还要扩大推优名额,说实话那就心里更没有谱了,因此,推优只能作为一种可能的途径,但需要做好保底 准备。
三、关于坑班
1、好事还是坏事
现在坑班纷纷关闭,家长好像无所适从,也许应该从另一方面看:关闭坑班也许是件好事,众所周知,现在大小坑班有几十个,无论它标榜什么口号,主要还是 以敛钱为目的,除了金银坑之外,能说出它好的还真是没有几个,暗箱操作、服务态度极度恶劣是对它们最好的评价。关掉它们,让家长去掉一根鸡肋,让孩子节约 点时间,应该是件幸事。
2、粪坑依旧
对于去年的那个大粪坑,大家应该记忆犹新,今年虽然打了一个冷炮,但FK的名称决不是一天两天造就的,也不是一次两次动作就可以脱掉的。前一段时间, 在粪坑中见到一位妈妈无比伤心地说,由于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自从四年级就被推荐进入粪坑,到现在已经呆在这里整整三年了,认真学习从不缺课,成绩也在坑 班里名列前茅,所以也没有在外面再学别的东西,以为应该升学无忧了,但粪坑去年底的一次扩招,大量牛孩进入,紧接着四次考试定下终身,原来坑中的孩子哪里 抵挡住竞赛班、尖子班等出来的牛孩,顿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好了。因此,如何评价今天坑班的品质,大家心里都有数,关掉它们,又何妨?
3、加入有口碑的万能坑
在口碑好的万能坑,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真正学到知识点,掌握考试必备技能,了解自己的学习定位;二是参加其推荐活动,提高孩子进入心仪学校的机 会。
四、关于点招
1、示范效应
无论101的高调举动,还是龙校的悄悄进行,相信教委以及其它学校都是心知肚明的,允许这几个学校点招,不许其它学校点招,无 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因此,其它牛校(如实验/十一等)点招在所难免,大家应该继续耐心等等好了。
2、关于名额
大家往往按照去年的点招规模来预计今年的人数,也许这点会有一些变化,由于教委明确提出增加推优名额,因此今年点招人数必然比去年要少,也许已经点招 过的学校根本也不能再指望了,尽管金老师说剩余1/3名额,但我想这1/3也许会用在扩大推优上,如果按照这个比例,那么其它学校的点招也只能是去年的2 /3。
3、点招途径
既然坑班关闭,考试不再进行,那学校应该如何进行选拔呢?也许:(1)对于金银坑:依据坑班关闭前的考试作为依据;(2)对于 普通坑:依靠大机构的推荐作为依据,如十一等;(3)对于大量没有坑、或已经停办坑的区重点、民办校等,培训机构的推荐力度应该非常大。
五、当前的任务
1、静心学习
经过前一阶段几轮演习、点招折腾后,大多孩子身心疲惫,学习劲头明显受到打击,甚至出现了厌学、应付、学不进去等现象,也许,需要趁这个寒假期间,短暂休整后踏下心来,选好老师和班次,重新投入战斗,解决短板、有所提高,以迎接节后可能的演习。
2、寻找关系
今年的战斗开始的早,大致轮廓也已经画好:点招+推优+划片,点招就按照101或4中的模式进行了,剩下的操作空间应该在推优上了,在现今的社会,有 了关系,能够参加推优的中奖概率就大了,没有参加推优的也可以以其它形式进入,因此,往年4-5月份的工作,今年也许提前到了2-3月。
3、积累银子
对于学习成绩一时无法大幅度提高、而又没有关系的大多数家长来说,这时目标就是拼命工作、积累资本的时候了,不想进入大派位,这只能是唯一的选择。
六、关于心态
1、对于已经点招的孩子,我们给予衷心的祝福,这是孩子和家长几年来努力的结果
2、对于还没有点招的孩子,他们依然优秀,孩子们的付出总会有回报
3、对于家长,真是不用着急,选择一个最适于自己孩子的学校是最为重要的,而且往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孩子最终都会进入基本满意的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