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学期《找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单元的知识原是奥数中的内容,但现在这部分知识已经扩充到小学教材中来,虽然在我们大人看来很简单的知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有很大的难度。正因为这个原因,于是我在上每堂课之前,总是认真钻研教材,书上的练习题也总是自己先做,尽量想出自认为比较简单易懂的方法,让学生在40分钟有限的时间中尽量掌握所教的新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可是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的陆沁怡同学上课没有了以往专注,也没有以往积极发言了,是不是没听懂?她可是我们班的好学生啊!什么原因呢?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了?还是……
找了个时间,把她拉到身边,问:“老师最近发现你上课不是特别认真,也不积极发言了,怎么回事呢?”
她看看我,说:“没什么。”我说:“是不是没听懂?”摇摇头。“那是怎么回事?说出来给老师听听!”我用鼓励的眼神示意她说出来。于是她很小声的说:“我觉得最近学的知识,很多题我都有其它的想法,可是你总是不给我机会说,就算让我回答,你也不采用我的方法!”脑子里马上把最近几节课的情景回放,发现她说的的确是事实,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找规律》周期问题中有一种类型的题,如:今年的 4月1日 是星期三,这个月的27号星期几?这个月休息几天?她打破了总是从星期一到星期日作为一周期,而是告诉你1号星期几,就从几开始算一星期作为一个周期,同学们也觉得她的方法很好;当然有几次因为她独特的思考方法很多同学在短时间内不能理解,碍于时间关系,就一带而过,可能打击了她的积极性。霎时,我的脸红了,原来问题在我自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总是感觉教学内容较多,导致学生独立探索,发现问题的时间较少,更提不到去消化和吸收所学习的知识。学生只是机械式的重复,使用教师得出的结论,至于结论是怎么来的,由于没有留给学生充分吸收和顿悟的时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是吃而不消。所以老师成了“师道尊严”的传授者,学生反而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
反思自己最近的课堂就是如此,我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由的进行思考。可以说我只是把有些环节轻轻给学生触摸了一下,赶紧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我早已经设计好的步骤中去。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避免“意外”的发生,来提高所谓的“教学效率”。殊不知在这个好意中,教学过程是控制了,但是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限制,更忽视了班级中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感受”,抑制了这部分同学的思维。对于优等生来说,他们的想法不是最好的,但却是他们思维的创新,而我却轻易的扼杀了他们的“创新”;也可能他们的想法比我的好,因为自己和一部分同学思维的“迟钝”没能理解,让这个闪光的点子消失了……长此以往,我抹杀的是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后进生来说,我的方法并不一定能理解,他有自己解决问题的“笨办法”,这不也是他们思维上的进步么?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进步,这才是我们教学要做的。
感谢这位同学的小声中的大胆,因为你的实话,提醒了我教学上的“急功近利”和浮躁,让我及时改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