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方法 写好作文(2)
三、仿写起步
学生不论喜欢写作与否,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倾向,就是喜欢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按照他们所喜欢的文学范文进行仿写。要求学生抓准仿写点。或语言、或立意、或布局、或表现手法,即可取其一,也可兼而有之。仿写是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可以让学生从中感知写作的体验。模仿是创造的准备和前提,是学习的起步,即使在许多成熟的写作中都能发现或多或少的模仿痕迹,大到结构,小到修辞,中国古代诗句的化用就是很好的例证:如苏轼的《纵笔》中的“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就是化用了唐代白居易诗句“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现代学者季羡林先生的《夹竹桃》里有一段描写:“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她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香气却毫不含糊,深深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她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就是化用了苏轼的“庭下如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之句。教师在上课时适时地提一这些会让学生对仿写兴趣大增,同时也会对仿点有更深刻地体会,思路也就更清楚了。从而建立写作模式。
四、学会修改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事实上,一部分学生作文水平能力不行,其问题可能就在于不会修改,没有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上。俗话说:“文不厌改。”改是写的进一步深化,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的好的人,都是在修改上下过功夫。据说,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的手稿有百处左右的改动。当然,修改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教师决不能操之过急,要我引导,多鼓励,指导学生勤练笔,回头望,认真改,熟能生巧。修改时,教师应以正确的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修改方法。首先要从内容上看是否切题。“言之有物”是写文章的第一要素。而这个“物”就是要使用内容符合题目的要求。其实,从结构上看否合理。“言之有序”也很重要。文章有了“序”条理才分明,脉络才顺畅,首尾才呼应,内容才完整,中心才突出。再次,从语言上看是否畅达、简洁。具体做法一是疏通词句,改正错别字和病句,使语言简明、畅达、纯净。二是炼字炼句,要学生熟练地掌握“增”、“删”、“调”、“改”等方法,使遣词造句能更准确些、生活形象些,以增强表达效果,只有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修改习惯,才能把学生作文训练引向健康的轨道上。
五、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上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基础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适当地放宽要求,降低难度,使学生跳一跳就能够着。其次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要不吝表扬,发现优点要及时表扬。给学生以成就感,从而激起写作冲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你的一个“妙”字或一句“有进步”会让学生激动好几天,曾经有一个学生,我在他的周记本上评了一句“有进步”使他写作信心大增,每次碰到我都会问作文是不是又有进步。再次,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文集”,让学生把自己认为优秀的文章及摘录结集成册,内容比为2:1,以杂志为形象载体,要求图文并茂,凸现个性。并展示、欣赏、评选。这一措施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可见只要学生有了愉悦的心理基础,写作自是成为享受之事。
六、写作形式的多样化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决不能只用作文本写命题作文这样一种形式,日记、随笔、书信、口头作文、读书笔记等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形式,特别对于日记要多加指导:首先要学生坚持写。这要拓宽日记的内容,由日常生活的琐事到课文中某问题说法的态度,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评价,还有劳技课中的一些常识性的介绍,生物标本的制作等都可纳入日记的范围之中。还可以通过日记来培养学生自省意识,让学生们把自己所做的好事或坏事写进日记中,通过这促进他们发展和进步。其次要强调真实性。
总之,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在教学中时刻不忘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特征、讲读文教学、课外阅读和形式多样的方法结合起来。使学生有事可写,有“法”可依,有“果”可摘,变苦于作文为乐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