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宁波奥数网

宁波站
奥数网

解决初中流行音乐教学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宁波市曙光中学 2011-09-26 21:24:40

  当今的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领域中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冲击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时刻关注的音乐教育现象,也是个值得探索的音乐教育领地,假如我们学校的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则有如掩耳盗铃。我们不否认有些流行音乐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也恰恰是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仔细分析流行音乐,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欣赏流行音乐。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唯心的、不客观的。流行音乐中也不乏一些优秀作品,对几代人的成长产生着不同寻常的影响。一支在典型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流行音乐,在音乐课上介绍给学生,意义不仅在于了解一首歌曲。针对广大学生滥听流行音乐的行为,正面引导要比回避不谈或强行制止效果好得多,这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一、对流行音乐的教育观念要转变

  1、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 贴近生活、易与接受,虽然没有高雅音乐生命力强,但并不能因为它是流行的,就将其贬得一文不值,一味排斥;与之相反把高雅音乐捧上天,在课堂上绝对禁止流行音乐,这样做也是不现实的,学生会很反感。音乐教师不能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学院派毕业生,就鄙视一切流行音乐,更是禁止学生听唱。笔者认为:音乐也要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容易抒发情感,这些特点就是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其钟爱的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由此可见,对于广大音乐教师而言,首先自己要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然后才能引导好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2、 注重学校、家庭的影响。

  老师家长不要一味看重学习反对中学生听流行音乐,应当适当的陪同参与,适时的引导学生和孩子多方面选择一些健康的有意义的流行音乐,从根本上树立孩子的音乐欣赏观念。

  3、音乐教师要循循善诱,正确引导。

  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的前提。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的特殊阶段,生理发育引起的第二性突变和生理上自我意识的增强行成的合力,使中学生的性意识迅猛觉醒、涌动,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进而对朦胧的爱情生活十分向往;同时,中学生心理发育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欠周全,向往与异性交往。而流行音乐绝大部分涉及情感生活、节奏明快,比较符合青少年期间十分肤浅的爱情观和欣赏特点,所以他们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与之相反,课本上节选的歌曲和欣赏曲目就显得枯燥、乏味,缺乏情趣。事实并非如此,课本上的歌曲和欣赏曲目都是经过仔细推敲和筛选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备课、上好每一节课。青少年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偏爱,同时,现有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还不能区分它的优劣,按照自己的喜好全盘吸收流行音乐,难免会受到负面的影响,这就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深入挖掘优秀流行音乐当中的学科要素

  1、课堂上节选优秀流行音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欣赏。流行音乐中不乏优秀作品,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其价值所在。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一样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反而会更明显。比如《思念》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之间的真挚情感,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同学间的友谊问题,把握男女同学交往尺度“自然”、“适度”;流行歌曲《愚公移山》歌颂了人类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精神,教师可以联系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学习上要发扬不畏艰难、发奋图强的精神,刻苦学习,争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当然对于一些不健康的歌曲,教师就要明确态度,杜绝其进入课堂。在欣赏教学中,“流行音乐”更是大有用武之地。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用到一些好的作品,选曲的原则就是“清新健康,不拘一格”。

  2、通过流行音乐展开节奏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促进学生对歌曲及音乐作品的掌握。节奏教学我们除了采用节奏模仿、打击乐训练等方法外也可试着将现在流行于欧美的“说唱”引进课堂,那种鲜明的节奏感、独特而新鲜的风格韵味,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那种近乎于“念歌词”的演唱方法,更让学生联想到他们平时学的“按照节奏读歌词”的方法。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在不再讨厌节奏编创和训练。

  3、流行音乐自助式课堂。音乐教本的内容及音乐课教学方式应当有本质的改革。近年来音乐教本已做出了许多改革,但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对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作用很有限,对此我们提出这样一个教学模式构想:自助式课堂,即让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然后让其向同学们推荐,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歌曲的特点价值等,老师从旁进行指导,加以补充修正,让同学们以这样的方式参与欣赏音乐,并从中获得并积累音乐知识,从而提高音乐素养。

  4、寻找当代与传统的契合点,从根本上矫正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其实这个契合点不难找,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旋律”二字,无论是古是今,无论是中是外,也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可以通过旋律来寻找与学生的沟通方式。音乐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就是被填上了歌词之后使表达的内容有了好恶,音乐能被学生所喜欢,就是因为它的旋律好听,吸引人的耳朵。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的旋律入手,进行讨论分析,和传统的音乐旋律作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从而让学生明白,欣赏音乐应该多听其旋律的美感。

  5、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利用流行音乐丰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辅助教学。初二教材上的《唱脸谱》是一首具有京剧韵味的流行歌曲。但是由于同学们平时接触京剧太少,即使通过录像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学生还是不爱唱。转换了一下思维:现在有许多歌手都重新演绎一些老歌,而且有些反响都不错,何不发挥一下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呢?可以选择同一首歌曲的两个不同版本推荐给学生,先让他们听一听原唱,再听重新演绎后的效果,同学们通过对比欣赏肯定会觉得非常有意思,对其产生兴趣。接着,可以趁热打铁让他们试着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去演绎歌曲《唱脸谱》。这样应该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一节音乐课,学生可以很快并且饶有兴趣的学会这首歌,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发挥了他们的想象与创造,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尊重与发挥。

  6、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懂得如何鉴赏音乐的优劣。其实青少年对流行音乐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刘德华、张学友,他们回答大都是:喜欢就是喜欢,但谈不出自己喜欢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视野,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自己懂得如何区分优劣,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优秀的音乐中吸收养分,陶冶情操。

  7、精心挖掘现有教材的内涵,与流行音乐结合欣赏,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本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接受并喜欢。比如,初中音乐教材上的欣赏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它来源于美丽的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之前,可以先请学生听赏流行版的《梁祝》,然后再去欣赏教材上的曲目,两者作以比较,这样会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去接受欣赏、体味传统音乐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久而久之,学生对课本上的歌曲会渐渐喜欢,并会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它们。

  三、教材选择要体现出灵活性、兼容性和多元性

  在教材所选曲目中,民族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经典作品、优秀的新作品,均应各占一定比例。中外作品的比例要适当。选择教材要有利于欣赏、歌唱、演奏、创造性活动等内容的综合运用,使音乐与相关文化相互渗透;所选教材的难度、分量要适度;编写内容既要有利于教学的规范性,也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像“加拿大每个省的音乐教学大纲和教材是不同的,并且音乐教材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需要自由地选择教材,教材是由学校购买,放在音乐教室给所有的学生共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有各自不同的教材。教学内容有古典音乐、爵士音乐、乡村音乐和其他流行音乐,同时注意选用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和经典作品,体现出教学的多元性”。①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这种多元性的音乐教学,把流行音乐、传统音乐和地方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面了解,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热爱课本上的“阳春白雪”音乐的基础上,了解和吸纳其他风格的音乐,从而为造就新一代音乐人才创造条件,铺平道路。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对入选教材的流行音乐进行分析和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和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并在整个教材中只占适当的比例。流行音乐与正统音乐教育理念和手段虽然有着极大的差别,但在基本方法、基础训练、基本理论方面仍然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在基础音乐教学中有选择地纳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是有必要的。

  结 语

  本文的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本人对解决初中流行音乐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法,就是要对流行音乐的教育观念要转变,要深入挖掘优秀流行音乐当中的学科要素,同时在音乐教材的选择上要体现灵活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把流行音乐教学恰当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受专业艺术教育影响颇深,一直存在“重技轻乐”的倾向。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规律,而忽视中小学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知规律。有的老师,自诩科班出身,懂的是真正的好音乐,对通俗音乐嗤之以鼻,听到学生唱流行歌曲不是冷嘲热讽,便是说上一堆让学生一头雾水的深奥道理,上课更是严肃得可以,满口术语,音乐欣赏不是贝多芬就是巴赫、柴可夫斯基等大音乐家的作品,歌曲也常常是《祖国,慈祥的母亲》《重归苏莲托》之类,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于是便出现了中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场面。

  “流行音乐”进课堂,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阻止这种冲击,倒不如转变观念,变“堵”为“疏”,看看“流行音乐”是否能为我们的音乐教学做点儿什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只是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教育部门应该对这种现象加大力度进行研究,真正的而不是从口头上加强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工作者正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神圣使命,更应该义不容辞的去探讨、研究。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新一轮的课改,已浩浩荡荡地展开,新课标为我们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建议和指导。让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创音乐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