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现场观摩学习记
初秋北行:温暖如春
--题记尝试教学流派北京第八十中学“同课异构”课堂教学
现场观摩会
10月15日 天气:阴转晴
一个小时开开停停拥堵的汽车行程,加上两个小时飞机涡轮噪音的轰炸,当我们终于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满身的疲惫却仿佛被一扫而空了:北京的天气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暖和,仿佛没有远离宁波;而举牌等待的人群里,早到的京朝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的小吴老师的笑容更让我们放松了许多。
在驱车前往集合地的路上,亲自充当着司机角色的小吴老师一边小心地穿行在熙攘的车流中,一边热情地给我们介绍着观摩会的简况,还拉起了家常。当我们最终成功地从最东端的机场穿越到三环内的入住酒店时,时钟已经指向了九点半。而承担了这次授课任务的金老师,仍然没舍得把宝贵的时间都花费在休息上,继续着这几周以来的构思、修改、研磨……等我们把所有的资料都收拾妥当,已经是深夜。困顿之余,想到第二天就将亲身体验到的南北教育思维的激烈碰撞以及难得的交流机会时,我们都充满了期待。
10月16日 天气:晴
初秋的早晨,北京城的空气里还是弥漫着寒意。而在酒店餐厅里,我们竟然遇见了尝试教育的创始人邱学华教授以及这次现场观摩会的总策划、北京京朝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的黄总。邱老和善地和我们打着招呼,还关切的询问了金老师课程的准备情况,就如同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关爱年青一辈一般,着实让我们感动不已。
上午8:00,当我们到达会场签到时,偌大的报告厅里几乎已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英语教师已经开始就手头获得的课程资料进行热烈的讨论,主场主持的北京朝阳区第八十中学甚至有包括体育在内的其他学科的老师也加入了讨论的行列。
安排在这一天上午的英语学科“同课异构”的活动,授课老师就是分别来自八十中学本埠的刘墨桦老师,以及我们宁波万里国际学校的金烨老师。
短发,西装,爽朗的笑声,大踏步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八十中的刘墨桦老师一登场,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北方印象。在第一堂课开始前二十分钟,刘老师就给所有人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热身运动”:她用快速而标准的英语口语,随机地请求了几位老师帮助音响师测试麦克风,而八十中一位体育老师一句幽默机智的回答“Can you speak Chinese?”更让现场所有人都开怀大笑,同时更为八十中“人人会英文”的标准所折服;已经入场的学生们,更在这样一场热烈的喜剧表演里把紧张感完全抛在了脑后,以最好的状态融入到了课堂中。刘墨桦老师的课堂上,教学环节之间流畅的衔接,问题设计引导而出的积极的反应,学生天马行空的构思、令人赞叹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流利的口语表达,让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很快就一逝而光。一句“class is over”之后,许多远道而来的老师在鼓掌之余,仍然还意犹未尽地谈论着刚刚课堂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就连排队退场的学生队伍里,还不时传出一两句英文的表达,以及孩子们开心的笑声。
第二堂课,由于与宁波使用的教材不同,再加上是借班上课,金老师承担的压力自然更大。为了减轻这种陌生感带来的压力,在开始上课之前,八十中所借班级的班主任就已经关切的前来询问,并邀请金老师去班级里“做客”。由于要分发与课程相关的教案与学案,我没能够亲身体会到,但金老师在课后告诉我,她还没来得及走进教室,学生们热情的掌声就已经让她倍感温暖;而在短短的十几分钟的相处时间里,所借班级里的学生们与她讨论的话题就已经可以从个人简介到当红电影、从饮食爱好到世界名胜,无所不及了。
同样的四十五分钟,金老师的课却给在场的所有老师们焕然一新的感受。与八十中刘老师整堂课的活泼外向、热情奔放相比,金老师表露出南方特有的细致与缜密:小到新单词的呈现,大到对环境污染主题的阐述和诠释,金老师课堂的层层递进以及各个步骤之间巧妙的串联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课本的主题有了全局的理解和深刻的思考。在群组讨论后的呈现环节,学生们创造性的设计了一幕场景,从一些简单的日常举止切入,点出了 “环境保护”这一课堂的主题。学生们的妙语连珠和金老师亲切温和又不乏幽默的引导指正,更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
两堂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观摩课结束后,参加观摩会的老师们都很有感触,纷纷与两位授课老师就课堂上的各方各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整个会议的热烈气氛不仅没有因为中场休息而暂停,反而达到了另一个高潮。
在两位老师就自己的课堂设计和课堂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解析之后,北京市朝阳区的张教研员做了精彩的点评。她不但高度赞扬了两位老师不同角度但同样成功的课堂,也适时的指出了每位老师一些细微的不足和未把握之处。同时,张教研员还特别强调了英语教案的规范性,提出了教案的“可操作性”与“可检测性”并重的理念,这对在场的每位老师都有着非常实际的指导作用。
当天下午,我们还来到八十中学的高中部望京校区,有幸聆听了专家们为我们以及所做的两场报告。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王俊,虽然主教高中地理学科,但他在报告《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结构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却运用了大量的语文、数学课例进行讲解分析,在场的所有老师都对他跨学科领域的驾驭能力佩服不已。此外,他还形象的运用了树形图、鱼形图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系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尝试教育创始人邱学华教授已经七十五岁高龄,任教六十春秋,创立尝试教育三十载,著作数十部,如此巨大的成就,却一如普通的长辈,做报告时,更亲切的邀我上台回答他提出的数学题,并赠给我一本《邱学华从教六十年专辑》作为纪念,这样的亲和力也更让我了解了为什么尝试教学法能够如此成功的广泛传播。会后,邱老更在赠书上提字,勉励我辈青年教师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让我们倍受鼓舞。
10月17日 天气:阴
这是北京之旅的最后一天,下午的航班将带我们离开这片逗留了不到四十八个小时的土地。回顾过去的这数十个小时里,我们经历了初来乍到的忐忑,却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温暖;我们承受了陌生环境的压力,却收获了八十中的学生与老师们的热情。金老师在观摩课后的说课活动中曾幽默道:“一进场我就得到了刘墨桦老师热情的拥抱;而后又得到了学生们热情欢迎的掌声;同时还得到了八十中所有老师们热情的帮助。这所有的热情加在一起,我都快要雄雄燃烧了。”
没错。十月的京城虽已带着北方的寒意,但这全然敌不过北京八十中师生们的热情带来的温暖。我们选在初秋的这次北行,却是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