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万象丛生 点招推优等升学方式剖析(2)
特长:如何避免“黑哨”?
如果孩子有文体、科技某方面的特长,可以走特长生,每年招收特长生的学校会举行特长生测试,通过测试,即可升学。
要不要特长生,从有特长生政策那一天起就开始了争论。赞成者认为,学生的多样性,有利于学校文化生态;反对者则认为,所谓的“特长”和奥数、英语一样,是择校竞争制造出来的,已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培养和发展孩子兴趣爱好的初衷。2010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取消“小升初”中特长生招生计划,引发赞成者和反对者又一轮激烈争论。
如果特长生还将存在,那么,避免特长生招生中的“黑哨”,便是当务之急。体育特长生,成绩在那里摆着,跑得不如别人快跳得不如别人远,特长生真就不好当上。而文艺特长生,舞跳得如何、歌唱得好不好,由评委决定,一旦评委偏心……每年特长生招生,都会“制造”不少新闻。去年,社会学博士方刚因为儿子参加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美术特长生考试落榜愤而宣战。在博客中,他这样描述了儿子遭遇的不公:
“儿子学画的班里,还有另一个同学也参加了今天的考试。那个学生,与我儿子的水平相差甚远,是有目共睹的事。整天在一起学画,我们太了解了,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是层次上的距离。但是,5月22日晚上6点,这个学生却收到了清华附中的录取通知,我的儿子则没有。”
清华附中之后作出回应,表示邀请校外专家对考生的素描试卷进行了复核,专家的一致结论是:被录取的20名考生素描试卷水平均高于方刚之子。对于方刚提出的公开考生试卷的要求,校方表示,学校没有权力公开考生试卷。
这起事件中到底有没有黑幕,我们无从知晓。方刚的博文记录的另一个孩子,却让我们看到类似“疑似黑幕”对孩子心灵伤害之深:
“曾有一位家长对我说,他的女儿学钢琴八年,多次获奖,也是有目共睹的出色。但同样因小升初中暗箱操作没有被录取,那之后,孩子再也不碰钢琴。提到弹琴,她的眼里便含有泪水……”
而不公平,并不仅体现在招生环节。谁有资格作为特长生参与测试,各地标准不一。在北京,每个区标准也不一样,但多数地方要求在一些比赛中获奖,于是,为了获奖得到特长生资格,家长、培训机构各显其能。
由于获奖证书不再有公信力,有些地方已经不再做这方面要求。愿意参加测试的,只要提出申请,经所在学校认可、教育局备案即可。
共建:何时退出舞台?
共建,是指某些单位通过和一些优质中小学签订协议,在缴纳一定费用后,获得学校为单位员工子女提供入学名额。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一做法就在各地中小学中出现,并解决了那些由于工作原因无法照料孩子学习的家长们的后顾之忧。然而时至今日,共建却饱受诟病。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出台后,北京曾有媒体征集百姓意见,共建是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北京一中原校长王晋堂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共建单位可以简单地总结为:要么“来头大”,要么就是财力雄厚,可以给学校赞助款。
小学生参加针对某学校招生考试的培训,被称为“占坑”。有人评价,共建是最大的“占坑”,而且是“集体占坑”。一位家长在一个题为“为什么没有人批评一下共建制度”的帖子后跟帖透露,某所区级重点中学,竟然有62个共建单位。
央视“聚焦小升初”节目中,一位家长提供了一份北京市某区教委布置2009年初中入学工作的会议资料。资料中初中入学方式的第五条是这样规定的:学校可按照相关协议接收共建单位职工子弟入学,由各中学按要求上报共建单位协议及共建生名单,并在区教委监察科备案。但对共建生资格认定、数量比例,以及监督方法并无具体表述。
2010年,北京有关部门表示将严格控制共建生数量,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共建单位。但这样的表态并不让人踏实。且不说在某些语境下,“原则上”会演变成什么,更让人疑惑之处在于:原有的共建单位没有一个退出机制,是不是意味着它们还将一直“共建”下去?
笔者认为,如果共建暂时无法完全退出,那么,有关部门有义务定期向社会公示:在北京市所有示范中学中,有多少已经审批具备共建招生资格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共建招生名额各有多少?共建单位是哪些?共建单位的名额是依据什么标准分配的?哪些共建是个人掏钱、哪些允许共建单位替个人买单?
派位:真的能随机吗?
每所小学有几所“对口中学”,通过电脑随机抽取,决定上哪所学校。
虽然电脑派位被小学生戏称为“充军发配”,但对于充分享受了童年乐趣点招无门无特长没共建,或者已经付出努力却“屡战屡败”的孩子,这种方式保证他们有学上。由于重点学校本也要求参加派位(虽然名额不多),如果运气好,“轻松上重点”也不是没可能。
不过,电脑派位真的随机吗?这个问题不时困扰公众。去年杭州“小升初”摇号“未卜先知”很典型。2010年4月18日《现代金报》对此进行了报道:杭州某小学的准毕业生小葛参加了择校摇号。就在摇号前几天,同班同学高某告诉他,其父亲已经花了10万元,安排其进入某所中学就读,“这次的摇号我肯定摇得进。”随后,班里又有两个同学告诉小葛,“这次的摇号,我肯定没问题。”摇号结果,三位“未卜先知”的同学,被全部摇中了,而留给小葛的,除了难过,更多的是怀疑。对此,教育局回应:摇号过程严谨,“未卜先知”只可能是巧合。
我愿意相信“只可能是巧合”的说法,但未必每个人都相信。笔者也确实听一些人说过“谁谁答应给派到哪所学校”的说法,虽然同样不确定真假。无论是为了避免确实存在的“猫腻”,还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怀疑,电脑派位过程中都应有家长代表在场监督。
当然,家长代表最好随机产生,而不是由谁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