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
济南奥数网

济南站
奥数网

济微老师的教学设计

济南奥数网整理 2011-07-06 18:44:58

  看济微中学老师做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课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德国的风光图片。

  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就让我们去国外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播放德国风光片。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简单介绍作者:(课件出示哥延根城市图片)

  这是德国的一所城市哥廷根,著名的哥延根大学就座落在这里,这所大学已孕育了30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曾求学于哥廷根大学。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季先生一起走进德国,感受那里与众不同的风景民俗!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读题质疑)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线索。

  1、下面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并想一想:课文几次来到德国?(2次)

  教师补充资料:季羡林先生在1935年第一次去德国,在德国学习、生活了十年后回国,时隔35年,他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所见所闻令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再返哥廷根》一文,现在我们学习的课文就选自《再返哥廷根》。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用上“先…...然后….最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一二自然段,探究德国人种花的独特之处。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共几句话?句与句之间什么关系?

  2、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呢?德国人种花有什么独特之处?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相应的句子。

  3、出示句子: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华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自由谈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德国人种花的独特之处?

  4、自己种花与德国人对比,体会独特。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你家养花为了什么?

  教师补充资料并小结:我们养花给自己看。德国人不但把花养在窗外而且还把窗帘做成半截的呢?很显然,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

  5、季先生对此感到——吃惊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6、面对季先生的吃惊,女房东却认为——

  “正是这样”指的什么?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从中你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女房东?朗读指导:读出季先生的吃惊与女房东的和蔼、无私。

  四、探究“美丽的景色”。

  1、教师过渡: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花儿真的是给行人看的吗?街上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跟随季先生的脚步走出房屋,到街上去看一看吧!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将相应的句子画下来。

  自由朗读写景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说说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相机指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板书)

  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形容花的词语?

  想一想,这两个词语都是来形容花,作者用词是不是重复了?

  出示花的图片对比。学生比一比,那幅图片可以用“花团锦簇”形容?那幅图片可以用“姹紫嫣红”形容?

  教师小结:各种颜色的花在一起就是——姹紫嫣红。(侧重花的颜色)

  娇艳的花一朵挨一朵,互相簇拥,靠在一起,挤在一起,这就叫——花团锦簇(侧重花的形态)看,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啊!现在把词带入句子,谁拿来读一读?

  3、理解“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睱”怎么解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这美丽的景色?(播放文件)沐浴在这花海此刻你心情怎么样?带上好心情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个人读展示——齐读。

  五、探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师过渡:这美丽的花海是谁创造的呢?(引出句子并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耐人寻味”什么意思?“颇”?

  2、“这种境界”指——

  3、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师过渡引导:这种境界只表现在种花上吗?这种境界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咱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发现了吗?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带上自己的感受有感情朗读

  六、学习第四段。

  1、四五十年后,季先生故地重游,主人问及季先生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季先生说——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变化。)

  变化是有的,几十年来德国会有哪些变化?

  2、“美丽”指什么?

  补充句子练习:四五十年过去,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很多东西都变了,但是始终没变。3、教师小结:是啊,不管多长时间,这种美丽都不会改变。因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已深深扎根在德国每个人的心里,成为民族的传统美德!

  七、教师引读,回归文本

  1、几十年过去了,再次踏上德国的土地我们发现:生接读——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2、此情此景深深的打了季先生,他由衷的赞叹,生接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3、有谁不被这景色感动呢?让我们共同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八、此时作者仿佛回到四五十年前……

  1、作者在思念什么?(祖国、亲人)

  2、生交流我国的民族传统美德。

  师小结:每个民族都有各有其美,我们要继续和发扬自己的民族传统美德,还要学习别的民族的优点,共同创建美好生活。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