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作文精选成为孩子的课外读物首选
网络整理
2011-06-13 15:40:14
不要让作文精选成为孩子的课外读物首选
小学生阅读率相对较高令人喜
从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来看,9-13周岁儿童的图书阅读率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为92.1%,充分说明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图书阅读覆盖人数较多。
近几年来,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事业方兴未艾,不难发现,大家不约而同地将阅读推广的受益人群锁定在了小学生,这是因为相较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来说,9-13周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有着一些阅读的优势。相对于中学生来说,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略轻一些。以我曾经教过的一个班级学生为例,他们一个学期人均阅读量达20多本,最高的达50多本,最少的也有6本书。但是进入中学后,这些孩子因课业负担加重,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经明显减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数量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于是就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各学校的阅读活动风起云涌。加上越来越丰富的图书也不断改变着儿童阅读的生态,促使更多的学校和老师加入到儿童阅读推广的队伍中来。
作文精选成首选令人忧
与目前全国儿童阅读推广的良好态势不和谐的是,此次调查中涉及的“课外书阅读类型偏好”一项,并没有出现我们所期望看到的一幕,居于前两位的分别是“作文精选”和“卡通漫画”,选择此两项的比例分别为20.8%和18.4%,其余的依次为“童话寓言”、“幽默故事”、“校园小说”、“经典名著”、“科普百科”、“科幻神话”、“古诗绘画本”。
长期以来,我国的作文考试始终保留着固定的程式,给“套作”提供了市场。为了追求作文的高分,教师不惜让孩子们读作文、抄作文、背作文,甚至是默写作文。当前,我国的作文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作文教学理论并未得到真正建立,作文指导缺乏对儿童生活和现实世界的关注,作文评价模式化、简单化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无形中都为孩子们去阅读作文辅导用书提供了土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现学现卖”成了不少人的现实追求。当然,贫困偏远地区由于儿童读物的缺乏,作文辅导书无形中就成了阅读的主流。
尽管此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教师是图书阅读量最高的职业群体,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师阅读更多的是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图书,很多教师不知道或者不熟悉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每年暑期,我们都会到一些贫困或者偏远地区推广儿童阅读,在与当地老师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除了知道《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一般都不知道其他优秀的儿童图书。也就是说,现在的儿童阅读资源是丰富的,可是一些应该成为小学生阅读带领人的教师却知之甚少。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上述地区,就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很普遍。
目前,儿童获取图书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一些优秀的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更多地还是依靠成人的推荐,而儿童阅读带领人的缺乏,也客观上造成了儿童目前的阅读偏好。
语文教学能否有更大胆探索
调查显示,9-13周岁少年儿童个人图书的拥有量为16.80%。虽然与往年相比这个数字有所增长,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今年秋天新学期开始时,台湾将在现有的语文课之外,专门辟出一课时进行整本书阅读。香港教统局在课程改革后,首先取消了“指定篇章”,鼓励“课外阅读课内化”。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小学语文教材直接使用的就是整本书,可见整本书的阅读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重视。可是在我们大陆,只是对课外阅读的量有了规定,缺少具体的实质性的指导。目前整本书阅读虽然在少数地区已经开展,但是还只属于教师自发的行为,缺乏系统的研究,阅读课程建设还很滞后。
另外,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内容更多侧重于教材教法,专门的阅读培训几乎没有,因此教师所采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一般侧重于词句解码,很少涉及阅读策略,所以他们无形中就将“教课文”与“教阅读”画上了等号。也许我们能从国外的教师阅读培训中获得一些启示,他们的培训除了包含“语文”和“教学法”的内容,还包括儿童语言发展、阅读理论、文学、心理学、特殊教育等。我们会发现他们关注阅读主体,研究阅读理论,强调文学教育,而这些恰恰是小学语文老师所缺失的。
学校图书馆应配备适合的书
调查显示,仍有超过40%的小学目前没有图书馆。可以设想,这些学校的孩子很有可能错过培养阅读兴趣的黄金期。而对于那些配备了图书馆的学校来说,如何提升其图书质量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据笔者了解,为了应付检查,学校会大量购进打折的书。为了凑足数量,有些学校买了很多复本,可是这些书已经被如饥似渴的孩子们翻烂了。现在大多数学校购书必须通过政府采购,可是采购单上所提供的书目常常缺乏专业性,有些质量还很差。上述这些情况实际上造成了学校阅读资源的匮乏。另外,一些学校虽建立了图书馆,但是很多时候却是无人问津,图书馆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因此我们建议这些学校应随时随地开放图书馆,建立敞开式的校园图书角,方便孩子们随手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