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
济南奥数网

济南站
奥数网

孩子学习不能定硬指标

网络整理 2011-06-10 15:36:49

  孩子学习不能定硬指标

  上周我接待了一位高三复读孩子的父母,复读学习时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可孩子成绩没有提高,家长很着急,因为父母感觉孩子没有动力、没有目标,根本不像要参加高考的状态,甚至忘记了自己复读生的身份。妈妈急促而微弱的语气,让我明显感觉到她的焦虑与急切心情。

  了解得知,孩子去年高考时刚过320分,最终孩子自己选择了复读,并且信誓旦旦发奋苦读,保证明年考上一本。家长看到孩子的雄心壮志很是欣慰,于是帮助孩子制定了阶段性提分计划。妈妈说,刚开学时孩子情绪高涨,学习十分投入,第一次检测考试,成绩明显提高。可期中考试,成绩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家长和孩子都很失望。不过家长还是鼓励孩子,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目标。可孩子接下来的表现仍不尽人意,年前考试考了380分,这离高考一本的目标550分差得远去了。家长询问距高考还有100天时间,孩子怎样才能提高170分?

  原来复读之初,家长认定孩子要实现高考的一本目标,在复读的十个月时间里至少需提高230分,于是帮助孩子制定的阶段性提分计划。可孩子现在不但没完成成绩指标,还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无论家人怎样加油鼓劲,他好像都不买账,家长不清楚接下来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当我问家长如何看待孩子订立一本的目标,有没有尝试跟孩子一起分析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家长的回答却是“孩子很聪明”,包括老师在内都认为孩子只要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没有问题,甚至以“王老师班里倒数第一的学生一样考北大”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当我告知家长根据经验,学生复读一年提高230分的指标应该是有些难度的。家长若有所思"难道不是孩子没有动力,是我们订立的目标有问题?"

  这位母亲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教育孩子不是搞经济发展,是不可通过硬性指标的方式给孩子分派任务的。而且分数并不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惟一指标,家长过度关注考试分数和名次变化只可能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恐惧情绪,导致一些孩子遇到考试心里就发慌,反而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

  时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学习没有动力,不够努力,成绩始终没有进步。事实上,每个孩子内心都有向上的追求,他们也希望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希望通过进步得到的老师、家长的肯定。而我们的家长,却往往仅仅以分数为标准,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和努力,对孩子缺乏信心,这样反而容易使孩子真的失去进取心,丧失仅有的一点点自信。孩子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努力也无济于事,也会因而怨恨家长,对家长失去信任。

  就像案例中的孩子,复读之初,渴望胜利的强烈感觉使他没有能够对复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再加之父母并没有引导帮助孩子客观分析个人的长处和不足,找准定位以确立恰当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以至于孩子面对繁重的复习任务,一旦没有达成订立的目标就灰心气馁、惊慌失措,而家长的督促、加油鼓劲,很可能已成为他的负担和压力,从而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认为家长切莫仅仅以分数为指标评判孩子学习的进步,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帮助孩子分析不足,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孩子的努力及时肯定,并指出努力方向是否正确,帮助孩子重树信心。如果我们家长能够看到孩子的细微进步,给与他们适时的鼓励,孩子就会内心感激家长,并建立强大的自信,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有勇气面对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至于成绩的提升自然是水道渠成的事情,而对高考的结果不必刻意而求,只要孩子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向上的追求,相信他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