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是不小心失分,看看是不是有这些毛病
表现一: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所以,在对他们做交流的时候,我总是戏称他们都是“撒谎长大的”。
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很多同学不承认有这样的问题,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至于后来不会做了,是因为时间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拿登上十层的台阶作为学会的话,只要不达到第十层台阶,任何一层台阶停下来都是失败!在没有充分学会的时候,学习停止了,这时候,遗忘的因素会很快占到上峰。这样,当时认为学会的知识,其实根本就没有掌握,考试的时候考不出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表现二: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
很多同学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对于学生来说,深入看书有两方面:课前看书和课后看书。
课前看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预习时先要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预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课上更好地学习做准备。预习时可能对重点知识认识得不清楚,抓得也可能不准,这都没关系。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查一查,感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是原有知识基础问题,还是理解问题。如果是基础问题就要自觉补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是理解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
课后看书:深入已经掌握的问题,再次寻找问题;近期所学的整个内容体系是否明确?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点有联系?这个部分的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创造出来?
表现三: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
学生很多时候看到题目,没有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所以经常出现题目看不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这种情况做对的可能就很小了。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
做题目的时候,先写出明确的已知,求证或求解,然后再做题目,是一种比较好的解题习惯。失败的人都会想,我下一次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也会想,下一次一定更成功。但下一次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其实下一次就是从现在开始。
停在当下,不要急着往前走。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不要急着做题,而是要先把题目看清楚再做。这个题目考什么知识点?给出的直接条件是不是能够解出题目?有什么隐含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出问题?
表现四: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
很多同学总是急匆匆地把题目做完就交上去了,让他检查,他就根本检查不下去,有些很明显的问题,本来应该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他盯着看半天都看不到问题。这也可能导致考试时虽想着要检查一遍,可真到了那个时候,盯着卷子却没有能力找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