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学校校长眼中的文澜中学(一)
杭州的家长在择校时一般情况下都会关注家长眼中的学校印象或者孩子眼中的学校印象,今天的文章则是校长眼中的学校印象,英特外国语学校校长眼中的文澜中学是什么样的呢?
受访人:英特外国语学校校长任建华
跟岗研修学校:杭州市文澜中学
作为一校之长,不仅需要清晰学校的培养任务和使命,更需要明晰实现目标、完成使命的方法和路径。
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课程改革有种说法:成在教师,败在校长。坊间评价学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当然以上这些看法,只是从某一特定角度而言,不能涵盖全部,但确实也说明校长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出入文澜,视线所及,首先是一块刻着篆体字的巨石,上书“立德树人”,进入行政楼进入眼睑的是3组放满锦旗与奖杯的陈列柜,感受这一件件不同的实物,时刻对每一个学生、老师,抑或来访者传递一个同样的信息--学校使命。
从任继长校长的视角似乎看到了文澜校园物理层面显示出井然有序的原因。都说管理理念的不同,管理行为与效果也不同,但往往会忽略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即 理念确立与理念实施的关系,两者协调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会是不缺理念而缺理念实施的决心和有效策略,也许这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直面的难 题,也是本次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文澜校园文化的营建给人以明晰的管理思路,即由具体行为入手通达培养目标与愿景。教学区楼道绿化是一个很明显的文化建设抓手。当你走入教学区,首先吸 引眼球的是走廊栏杆上一排被精心呵护的各种绿色植物,有绿萝、红掌、菊花、虎皮兰、草兰、铜线草等。每盆植物上还插着植物名称、习性、养殖方法等信息。任 继长校长无不自豪的说,走廊上的植物全是学生负责搞的,当然背后也有家长的支持,有班主任的引导,有班级之间的竞争因素,但就是没有一个员工去管理任何一 盆植物。
都说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的物理现象。如果没有一种为学校(团体)做贡献的倾向,没有一种凝聚力,这种似乎不入办学主流的因素是不可能做的如此精妙。从 深处考虑,其实这既是促进班级凝聚力,也是促进家校间凝聚力的活动模式。因为班级文化的营建,往往是在活动中实施的,如运动会、艺术节、军训等活动,这种 长期的“绿化活动”同样也是一种无声的竞争性活动。
每班的盆栽绿化在走廊上并肩摆放,如某班的绿化翠绿鲜艳,无疑是这个班的光荣,一旦 出现缺水枯萎是不能容忍的事。每个班都会为此凝聚力量,分工合作把绿化维护好。这种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生物养殖的经验和知识,也培养了环保意识和集体意 识。从家校关系看,当下的家长都很关注孩子在学校的生活,都很希望能为学校做点贡献,或者说都希望为孩子做点贡献,赠送盆栽植物是家长力所能及的事。
因为有了绿化走廊,就增加了家校联系的理由和机会,家校融洽的氛围会更加便于营建。文澜走廊绿化,可以说是一种走廊文化。从中可见管理的艺术和着眼点的精到。
如果从管理理念和实施对策的关系角度理解,从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去认识,作为一校之长,其视角不仅需要清晰学校的培养任务和使命,也要明晰实现目标,完成使命的方法和路径。初识文澜,首先感到的是这个学校灵魂的力量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