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杭州奥数网

杭州站
奥数网

杭州公益中学:第一形象课堂

杭州奥数网 2012-07-20 10:25:28

第一课印象之旅”走进公益中学  

教育就是既让学生打好“端点”又教他们画好人生这条“射线”

  杭州奥数网12月15日:经典学堂“第一课印象之旅”走进公益中学,我们在校报上读到了一个别致的栏目《家校连心桥》,是校长一笔一画写给家长的亲笔信:

  孩子们正处于人生中身心发展、变化最大的三年。家中这个“半幼稚半成熟的小大人”自我意识强烈,但自控能力弱,是最需要您我督促引导的时候。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不可逆转性,孩子的教育无法从头再来过。静心想一想,如果为了事业、生意,或者休闲自在,我们放松了教育孩子,错过了关键期,导致他品行不端,没养好习惯或学业没达到应有水平,那么,即使忙忙碌碌、辛辛苦苦,赚了不少钱,创了很大事业,人生仍是不够完美的,对吗?一定意义上讲,孩子教育的成功是您最大的成功,不是吗?

  ……

  这些文字,传递着一所学校对“爱孩子”的理解:爱孩子,是一种责任;爱孩子,要放长远。

  人字只有一撇一捺,很好写,但“写人容易做人难”。如果把学一门知识比作画线段,那么学做人就是画一条射线,公益中学认为,教育就是既要让学生打好“端点”的基础,又要画好人生这条“射线”。“做人第一、活教乐学”的办学宗旨,向社会传递着这样一种育人观: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少才是正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第一课体验

  科学“顺理不成章”

  执教老师:陶杭(学生最满意的教师,优秀班主任,其学生曾获杭州市2007年中考第一名)

  神奇老师把Tom和Jerry变成了科学的“粉丝”

  【课堂实录】

  Tom和Jerry,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猫和老鼠,动画片中的冤家对头,其实是一对科学“粉丝”。你看,它们又开始斗了,不过不再是电视镜头里简单的你跑我追,它们“斗法”用上了“高科技”。几个蕴涵着科学原理的小实验,陶杭老师通过猫和老鼠斗智斗勇的情节讲出来,让听课的学生大呼过瘾。

  陶老师还想告诉学生,当你没有动手尝试时,永远不能预测结果。科学需要你去求证,也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斗法故事一:

  这天,Tom刚一进实验室,就生气地发现,可乐瓶中的饮料被喝光了。

  Tom想,肯定是它的死对头Jerry干的。“Tom大哥,你别诬赖我呀。”Jerry死不承认。一番争吵后,Tom亮出法宝——做了一个还原犯罪现场的实验。

  现场速描:

  PPT故事暂停,陶杭老师把学生从故事里带出来。她问大家:你们知道Tom怎么做的实验吗?说着拿出酒精灯和试管,让一个学生在试纸上按下手印。装有试纸的试管在酒精灯上烧了片刻,原本洁白的纸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指纹印。

  “这下你无法抵赖了吧。”陶老师继续讲故事。通过实验,Tom找到了烧杯上Jerry留下的指纹:“你还自作聪明,自以为天衣无缝。”铁证面前,Jerry只有乖乖承认错误。

  斗法故事二:

  做错事的Jerry撒腿就跑,Tom在后面穷追不舍。只听“喀嚓”一声,Tom又中了Jerry的套:脑袋被两本又大又厚的书夹住,怎么蹬都蹬不开。Jerry在一旁得意地笑起来。

  现场速描:

  看到这,学生觉得奇怪,两本书怎么会合在一起分不开呢?看出大家的心思,陶老师给每小组发两本书,让他们动手试一试,不用其他工具,两本书怎么能“长”在一起。

  第一排的两个男生动作最快。在学生羡慕的眼神中,两人走上讲台,蹲着马步,拉开架势。没想到,胡乱插在一起的两本书,轻轻一拉就“解体”。比猫和老鼠更滑稽的动作,惹来听课家长的一阵笑声。

  在陶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试着把书页一页页插紧,之后再拉。果然,学生学会了“魔法”,不少小组都成功地让两本书合为一体。

  斗法故事三: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Tom终于挣脱了两本该死的书,继续对Jerry实施抓捕。突然,它看到Jerry静静地站在那儿,居然笑嘻嘻地向它招手。找死不成?Tom猛冲过去,本想唾手可得。但只听,“嘭”的一声,Tom撞扁在竖起的镜子上。

  现场速描:

  “不是真Jerry,是镜子。”学生反应很快。“你们真聪明!”陶老师说,这就是镜子成像,你们想知道镜子有多奇妙吗?“一颗棋子,你能用两面小镜子变出多少个棋子来?大家快动手试一试。”……

  (后面内容更精彩,详见杭网视频直播)

  【课后留声】

  家长周华:

  我是从开始听到结束的,中间一步都没离开。老师的几个实验非常生动,我们这些大人看看都觉得很新奇,何况孩子了。我注意到,老师的每个实验不是自己在做,而是让孩子走上讲台一起参与。你再看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样子,积极性都很高。

  另外,这些小实验原理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也让孩子懂得了生活里也有科学。

  

  儿子韩闻弢(求是小学六年级):

  做实验很好玩。更好玩的是,老师给我们讲猫和老鼠的故事,把中间的科学道理教给我们,我们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做实验,挺激动的。

  特色品牌

  学知识与学做人的“点”“线”原理

  围绕“学做人,学知识”的办学宗旨,公益中学强调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学好知识,在学知识过程中学做人。打造“做人第一、活教乐学”两个品牌,探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实绩的最佳结合点。

  -学会做人成为研究性课题

  空泛的“做人”细化到身边行为

  学校有一个《做人第一》课题研究,分为“志向导引、基本素养、潜能挖掘”三个纬度,将“学会做人”的目标细化出内容和方法。比如“尊重他人,力求不给他人增添麻烦”的基本条目依次是:尊重他人学习、工作、休息的基本权利,言行举止有礼貌;尊重师长管理,遇事冷静不冲动;尊重他人劳动,宽容他人过错;助人为乐。

  每月,学校都有一次体验式活动。校园橱窗里,摆的不是书法、绘画和照片,而是一只只响应“禁塑令”、体现着学生巧手慧心的布袋。它们有的用旧牛仔布改制,有的用毛巾缝制,有的把家里的零碎布料整合起来。学生动手动脑实践中,培养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公益班精神是无言的教育

  2005年,公益中学创办“公益班”,在杭州初中首次招收29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

  3年来,“公益班”的同学淳朴、勤奋、刻苦、拼搏、坚持不放弃,影响和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同学。

  郭晴子同学从小生活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中,很好胜,但遇到挫折容易放弃。“公益班同学不是最聪明的,但他们肯下功夫,不管哪个方面都不轻易认输。”从他们身上,郭晴子看到了不足。

  学生赵子轩说:“‘公益班’同学真诚善良,从不在背后说人坏话。你犯错了,他们来安慰你;你学习上有困难,他们会不厌其烦给你讲解。”

  “公益班”的这种善良和能“扛”精神,已经渐渐融入了所有学生的生活。

  三次让座感动大学教授

  教孩子学会做人,不用喊口号,也不必树立高大全形象。

  去年“五一”长假刚过,公益中学收到一份“盟员反映社情民意(建议)来稿转送单”。作者是民盟杭州市委员会盟员、杭师大副教授戚松根,他记录了一件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平凡小事。

  原来,去年4月底的一个中午,戚老师刚走上199路公交车,一个背着大书包的女生就站起身,把座位让出来。后来,照顾专座上一个乘客下车,戚老师就让出女生的位子,去坐照顾专座。没几站,有位老年人上车,女生立刻把位置让给他,自己站着。就这样反复三次让座。

  戚老师问名字,女生始终不肯回答,只说了一句:“公益中学的学生都会让座的。”

  -活教乐学的“内功”修炼

  初中生不可能没压力,但学校一贯反对“填鸭式”、靠拼时间体力拼胜的做法。他们认为,“以量取胜”和“以质取胜”就像比赛的“招式”和“内功”,招式固然重要,但到最后拼的肯定是内功。

  “内功”就是学生的内驱力。发掘内驱力的关键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学习氛围。评价老师的教学,公益中学的标准是“最能吸引学生参与的,就是最有效的”。老师把学生愿学、乐学作为自己学科教学成功的法宝,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利用“小班化”优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活教”促成“活学、乐学”

  《麻雀》和《珍珠鸟》两篇课文,同时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课堂就有了“麻雀怕人”-“珍珠鸟信赖”这样的飞跃式架建,打破一文一教“僵局”。语文老师傅建新认为,“活教”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上。他给学生选择阅读和朗读任务的权利,安排学生大声诵读,然后由小组推荐同学,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课堂呆板朗读造成的时间上的浪费。上课尾声,再有意识引导学生做延伸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由浅入深,从感知到心灵的共鸣。

  学生批作业很积极

  对老师来说,批改作业不怕苦和累,最怕“心累”——学生对批改后的内容不闻不问。王庆丽老师觉得,漠不关心是因为学生没参与到“批改”环节中来。于是她开始尝试“合作批改法”。

  数学课上,学生做完课堂练习,自觉来到四人小组。四人轮流批改,其他三人监督讨论,不管想法对与错,都大胆说出来,相互指正,达到对数学问题细致掌握。

  批改作业本来是老师做的严肃事,现在让学生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合作批改法”后,王庆丽发现,学生问问题人数增加,讨论氛围浓厚,做作业时间也少下来,数学成绩提高幅度很大。

  联系生活问题学科学

  初中科学有“溶液的酸碱性”的内容。公益中学是这么教的:课堂上,让学生学会用PH试纸和酸碱指示剂,掌握基础知识。课外活动时,每人分发5张PH试纸,测量身边液体的酸碱性,如醋、食盐水、糖水、肥皂水、尿液等,记录展示结果。复习时,学会用所学的溶液酸碱性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家被蜜蜂叮了很痛,可涂些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在野外可以用含碱的尿液。再如,饭前为何不宜多喝茶等问题,让学生活用科学知识。

  赵萍老师的做法让学生学习一下来了劲头。让科学知识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成就感,自然乐于学习。

  学校名片

  杭州公益中学

  杭州公益中学创办于1995年5月,隶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共享集团一切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校每个年级8个班,班级名额控制在40人以下,全部实行小班化教育。

  学校以“学做人,学知识”为校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吸引学生主体参与,使学校成为“学生获得发展”的乐园,逐步形成了“和谐、大气、求实”的校风,“爱心、宽容、责任”的教风,“诚信、勤奋、自主”的学风。

  2007届毕业生钟云岚同学荣获杭州市中考第一名。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优质特色教学民办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心理辅导一级优秀站、杭州市人民最满意学校”等荣誉称号。

校长讲坛

  校长潘志平

  -“先学做人,后学知识”,这是我们的办学宗旨。我们深切认识到,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少才是正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除了做题其他都不会,除了分数其他都不关心,缺乏感恩心、责任心,身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突出。这种孩子成绩可能“漂亮”了,但牺牲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我们不回避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话题,但同时也有三个“不主张”:不主张唯分数论英雄,不主张以牺牲师生身心健康换取升学率,不主张把学生培养成只会做题的机器。

  -“活教乐学”是我们的教学风格。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全面发展。我们不采用学生一进初中就把矛头对准中考的做法。无论是初中三年总体时间安排、活动设计,还是平时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方面,我们力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发挥“小班化”的优势,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主体参与热情,以“活教”促“乐学”,既讲勤奋,更讲效率,使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有空间和潜能。

  -初中远远不是学习的结束,我们的办学不仅要对孩子初中三年负责,更要对他们今后的十年、三十年乃至一辈子负责。办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我们必须看到,影响孩子终身幸福的因素中,知识和技能只是一部分,他们的身体、心理、习惯和德行在某种意义上更为重要。

  -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关系处理上,我们坚持把做人放在首位,强调在炼好德行的基础上修成学业。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