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杭州奥数网

杭州站
奥数网

杭州建兰中学家长会一位家长的感言

新浪博客 2012-07-20 16:06:39

  杭州奥数网11月11日:昨天晚上建兰中学开家长会。认真听了老师,别的家长的发言。有一个老师引用了一句杨澜的名言:“有两种生活:要么现在辛辛苦苦,将来快快乐乐;要么现在快快乐乐,将来辛辛苦苦。”当然,虽说是有两种生活,但是老师引用这句话的目的,还是要我们家长引导孩子过第一种生活。但问题来了,杨澜的这个话修辞手法太好了,标准的对称句式给我们一个感觉就是:这两种生活是等价的。如果它们等价,那么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呢?我们只有认为“现在的都是小,将来的都是大”的时候,才会觉得选择前者是合算的。好,三句话不离本行,说到了合算,才显出我这个经济学者的真面目。

  那么作为一个学经济的,我的选择又会是什么呢?我想要过的是第三种生活:现在平平淡淡,将来平平淡淡。修辞一点讲,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真生活就是平淡的。为什么说平淡的生活反而是经济学的追求呢?经济学不是要大家福利最大化的吗?其实大家没有意识到:平平淡淡不仅真,而且还是福利最大化的选择。大道至简。

  经济学承认:福利是难以衡量的。如果真的要问一个人,他的福利是多少,他只能定性的回答,他有多少快乐。越快乐,生活的福利就越大。就吃饭来讲,今天饿得要死,吃上一个包子,那么快乐就很大;明天山珍海味,那么再多上一个燕窝鱼翅,也不会觉得比前一天的包子有更多的快乐。所以,如果可能,大家都愿意天天吃饱喝足。既不要一天饿得两眼发黑,也不要一天饱得吃吗丁啉胃动力助消化。这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本意。如果我能预见将来会中个头彩,得到一百万。那么理性的行为应该是今天就是把这个彩票抵押给银行,换来现金现在就开始消费,每天小鱼小肉的一直到将来。

  话回到教育孩子的生活态度上。从励志的角度,希望孩子能够多吃一点苦,用将来的成功来做诱饵,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生活的本意上看,成功不是生活的目的。就像钱不是生活的目的一样。成功能够带来的快乐,才是我们的追求。

  励志不过是一种“投资”行为。省下今天的“快快乐乐”换取将来的“快快乐乐”,如果不是有较高的回报,傻子才会去做!但是将来的回报一定会高吗?由于努力,在将来我们也许会有较多的收入,或者较高的名誉地位。但是“快乐”呢?未见得!今天省下的包子或许是能够换来将来的山珍海味。但是将来的山珍海味所带来的“快乐”未见得比今天的包子所带来的“快乐”多多少!所以,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经济学上有优美的数学解揭示这么一个简单的真理:每天有那么一点点快乐,程度基本相同,那么整个人生将会是最快乐的。这难道不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生哲学所告诉我们的吗?

  第二段感想:

  “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可爱的。”

  这是我昨天晚上听到的最可爱的一句话。这个老师虽然说着让我们家长如何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注意事项,但是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却是“我们家长也不能对孩子要求太高,不可能每个孩子的成绩都好到和XXX一样,如果那样,我们社会成什么了?有成绩差异不要紧。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可爱的。”我觉得这是蛮有意思的一句话。

  学校的教育其实应该是一个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过程。这就是因材施教。可惜我们现在的学校,一个班级48位同学,一个老师要对付那么多学生,怎么可能针对每个同学的特质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只能简单的用学习成绩来衡量所有的同学。这么一来,就只有成绩最好的同学,和成绩最差的同学。而不是每个孩子都很可爱了。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家长能够做什么?一个老师要应付48位同学,但是2个家长才对付一个孩子。没有什么可以比家长更加能够了解孩子的特质了。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夸也要有夸的地方。总不能孩子明明考的不及格,我还说你真行吧?所以,找到孩子的长处,鼓励他发扬长处,形成和别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才是家长应该坚持的教育原则。过去我们考大学那会儿,叫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好像除了考上大学,在没有别的出人头地的机会了。可是现在回过来看看,中学同学聚会,成绩好的有混的不好的,成绩不好的也有光鲜照人的。成功的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他找到了合适自己的事业。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两个菜摊子都卖一样的菜,你过去东看看西瞧瞧,很容易就压价,没有一个菜贩子能够发财。这就是市场竞争的力量。但是我们看到,一个菜贩子说,我不卖普通蔬菜了,我卖洗干净的“净菜”,直接送货到家,但是价格高一点。有一部分的顾客没有时间,会选择他,他赚到了较高的利润;剩下的顾客有的是时间就想省点钱,还是会买普通的菜。但是现在卖普通菜的菜贩子只有一个人了,他减少了竞争,价格也高了那么一点点,他也赚到了较高的利润。这就是差异化竞争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最后都会进入市场。或者说我们本来就没有离开过市场。那么我们通过学校教育会形成什么样的资本去市场竞争呢?我们可以“别人会的我更加优秀”,也可以“别人不会的我会”。树叶很多,但是没有一片是完全相同的。人也很多,我们本来就不同,那么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教育去抹杀这种天生的差异,用一个工厂化的标准衡量所有的人呢?恰恰相反,学校里,我们应该容许孩子更加全面,自由的发挥,去找到孩子的最强项,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去做差异化竞争。

  差生的追赶战略

  家长会临近尾声的时候,老师从隔壁班级请来一个家长给大家谈谈她的孩子是如何从一个差生变化成为优等生的。这位家长口才很到位,讲的生动活泼。她的孩子刚进校门的摸底考全班第一(倒数)。这让她很失落。不知道进建兰是不是一个错误。之后她帮助孩子通过一个半学期的努力,赶到了优等生的地位。总结她的“获奖感言”,我觉得有几个要点:

  1.孩子的资质并不差。她的孩子在小学里面考试还是挺好的,都有90多。也许是刚进初中,不适应,所以第一次就考砸了。其实这种经历很多的。我自己就是这样。那会儿小学升初中还要考试,我刚刚过了分数线1分,当然也是初中班里倒数。不过我自己认为自己并不差,这种自信帮助我自己追上去了。现在这个孩子也许并没有那么自信。所以需要帮助。

  2.建立自信很重要。孩子妈妈帮助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自信。孩子一次考砸了就认为自己在初中是个差生,这是很正常的反应。我们一生中会遇到无数次的挫折,这些挫折面前,我们都会有这位同学一样的反应。所以,我们要学会寻找自信。自信来自哪里?我不能明明考了18分,还说自己很厉害吧?自信来自实力,至少,我需要通过努力看到变化。这位妈妈很厉害,她说一般学生是长板中间挑短板,他的孩子是各门功课都很差,所以就应该短板里面选长板。选出最容易出成绩的来建立自信。结果成功了。

  3.有得必有失。学会放弃才能成功。选出了一门功课,作为短期内努力的目标,这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但是如何能够赶超呢?每个人的时间都是24小时,不多不少;每天的功课还都那么多,做完功课就没有什么时间了。所以,这个妈妈好厉害,她说,我们放弃别的,就全力以赴攻一门。因为别的再差也不可能比倒数第一更差了。放弃了别的功课,他一定有较多的时间去预习复习这一门功课。而这个孩子也不是很笨,所以,半个学期他就跟上去了。然后再攻第二门,这时候,有得必有失,第一门赶上的课会因为战略重心转移到别的科目而有所下降,但是只要不是很差,就没有关系。

  4.每一门课的学习方法都需要自己琢磨,研究出最适合自己的。但是需要让孩子多尝试,不要一条道走到黑。孩子的学习效率来自于合适的学习方法。而每个人呢特质不同,方法各有不同。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多试试,找到合适的方法。结合我们班别的家长发言,我感到优等生不是都靠每天晚上熬夜熬出来的。相反,好孩子的妈妈发言也说保证九小时睡眠很重要。那么剩下了的就是学习效率问题了。这是家长和孩子交流的重点。

 

>>推荐阅读

杭州初中某校长因“违规补课”被免职

杭州初中补课成话题 公办紧追民办补课风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