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购置新校车79辆接送乡间学生
10辆“长鼻子”美式校车,从外形到性能,完全按照美式校车标准制造,目前正在进行上牌等手续,几天后就将行驶在德清的乡村路上,护卫山里娃上下学了。到本月中旬,德清县政府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分三批购置的79辆学生接送专车即将全部投入运营。
这79辆车通体刷成橙黄色,标有醒目的“校车”标识,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上下车自动拍照装置等设备,承担着5000多名12周岁以下小学生的上下学接送任务,其中包括2所民工子弟学校。这个数字,占全县小学生的一半左右。
村里来了“大黄蜂”
这10辆“长鼻子”校车出自郑州宇通集团。之所以被称为美式校车,是因为这批“长鼻子”校车是完全按照美式校车标准制造,以安全为第一要素。最突出的是在外形上,借鉴了美国校车的经典造型——“卡车头+公交车身”。之前,只有广东一些贵族学校曾购买使用。据悉,德清县光是购买这10辆“长鼻子”校车,就花费了400万元。
负责德清校车管理的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华介绍说,这款校车车头向前凸出了1.4米左右,发动机设置在车头前方。这个设置的好处是万一发动机着火也不会伤及车身。当校车遭遇一些交通事故时,“长鼻子”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车上配有50个座位。其中有47个学生座椅,1个司机座椅和2个监护人座椅。每个座位都配有安全带。车窗下部封闭、上部可以推拉,以防止孩子在行车途中随意打开车窗造成危险。
最特别的是,除了醒目的黄漆和反光板外,车身上还装有两个红色的停车信号臂,在学生上下车时自动闪烁。当校车要减速停车时,也会像交通路灯一样闪,提醒过往车辆。
除了正在上牌的“长鼻子”之外,在79辆校车中,另有44辆已漆成黄色的大客车型校车从2009年开始已投入使用,据介绍,这些校车一样是按照国际最先进的标准设计制造的。
记者来到雷甸镇解放村梁家墩,亲自体验了一把。早晨6时半,在水泥砌起的候车站里,已经有六七个孩子在等车了。
六年级的梁丽溪是这个梁家墩候车点的小组长。“我们住得离学校比较远,走路上学要一个多小时。以前都是爸爸妈妈骑摩托车送我。前几年学校也有过小中巴接送,但我感觉,现在这个校车坐起来最舒服了,车里很宽敞,还有空调。”
“学校也租过社会车辆来做校车。听说现在这批校车,是按最先进的标准制造的,有正规公司管,而且车身上有好多标识,别人一看就知道是校车。”村民朱悦送孩子来等车,夸起现在的校车,“样子好,又安全,美国人用的就是这个。”
“大黄蜂来了!”随着孩子的一声叫喊,远处驶来一辆黄色的大客车,正面和侧面都标示着“校车”字样,车身上除了“schoolbus”和安全标志外,还刷了两道黄色的反光线,甚是醒目。那股威风和霸气,倒真有些像电影《变形金刚》里的“大黄蜂”。
车子停稳后,大家自觉走到路边排成一队,按次序上了车。记者也坐到了第二排。
“请大家系上安全带。”梁丽溪“一声令下”,车里响起了锁安全带的声音。记者也准备系安全带,这才发现车上的安全带特别短,位置之间的间隔也特别小。
司机宋志平笑着向记者解释说:“除了驾驶位和副驾驶位,这车里的座位都是给小孩子设计的,传统大客车座椅后面的拉手全都取消了,免得孩子磕磕碰碰。安全带和座椅距离是根据他们的身高来设定的。你再看看那个靠背,是不是也特别短一点?”这些细节定制,就是传统30座大客车的车型,最多可以载50个孩子的秘密。
7时,校车从梁家墩候车点准时发车。停了两站,接上15名学生后,校车行驶到雷甸镇中心小学大门口。记者看了下手表,从上车算起,整个过程一共是11分钟。车子一路开得很平稳,没有急弯,没有急刹,速度也保持在80码之下。
众多细节暖人心
长期以来,农村用来运送学生的极大多数是农用车、摩托车、三轮车,甚至是一些报废的车辆。车内肮脏、拥挤的环境和超载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解决这些安全隐患是人们一直以来的愿望。校车工程被列入德清县2010年的实事工程。县政府在明确县教育、公安、交通、安监、财政、学校等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职责后,专门成立了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来负责这批校车的运营。79辆校车,按照不同的载客量从小到大分为四种车型,一律是“专车、专人、专用”。
永安公司总经理陈国华说:“我们对校车底盘、车身加固、抗撞击率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加装GPS定位系统和上下车自动拍照设备,有些安全指标甚至超过了美式校车。每辆校车都配有固定的驾驶员,行驶在固定的线路上,任务结束后要按规定停在相应的学校里。除了接送学生上下学之外,不做它用。GPS定位系统可以很好地监测车辆行踪,而上下车自动拍照设备则是为孩子的安全做记录。”
据了解,为维持这79辆校车的安全正常运行,每年需要投入500多万元经费。目前,全县农村学生每人每次乘车只需支付1元钱,贫困学生免费。除去学生自己负担的费用,县政府每年还要给予200多万元的财政补贴。
甚至在大山深处的崎岖山路上,我们也能欣喜地看到校车的身影。莫干山中心学校位于莫干山镇内,过去,山里的孩子上学需要家长骑摩托车接送,迟到的事情屡有发生,雨雪天更是事故频频。2009年,作为校车工程的首批试点学校,山里的孩子们迎来了两辆黄色校车。
负责其中一辆校车的驾驶员盛根财告诉记者,在山里开校车,得比平路上更加小心,每次出车前都要检查车辆安全,每个转弯都要特别控制车速。公司每个月组织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时,这些问题都是反复强调的。
在车上,记者注意到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她叫谢叶菲,今年一年级,住在紫岭村,父母都在杭州打工。可车子开到了紫岭村,小姑娘却安安静静地坐着没有动,直到校车到了终点站,再原路返回到紫岭村时她才下车。盛根财说,因为她家在马路这边,刚才停的那站是在马路对面。“所以在回程的时候才把孩子放下,可以让孩子少穿一个马路,更加安全。”德清县教育局安全科负责人姚国峰解释说,他们在所有的线路和站点设置上都注意到了这些细节。
黄色校车有“特权”
学校与家的距离有多远,父母的牵挂就有多长。和谢叶菲一样,在德清的许多农村地区,村民们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孩子。家长一边为生计在外奔波,一边又时刻惦记着孩子的安全。
如今,这些橙黄色的校车终于能满载着众人的期待和希望上路了。它的出现,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现在的校车统一漆成了黄色,就和小学生头戴黄帽子一样,能够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校车一停,后面的车都会主动停下来。如果整个社会都能关爱起孩子的安全,我们做家长的就放心了。”雷甸镇的沈红芬有一个三年级的女儿,自从孩子坐上了统一的校车,做母亲的提起的那颗心,终于放下了。
统一的标志标识、站点站牌,德清县有关各方给予了这些校车行驶中的各种优先权,被社会称之为“黄色特权车”。德清校车的这种“特权”已逐步成为人们心中理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有一次遇到路上在施工,刚准备下车催催,施工员立即打了个手势,清理出路面让我通过。还有一次经过一个只有单车道的隧道,对面要过来的小车也等在隧道口,让我先过。”有15年驾龄的王金辉现在负责着山区的一条校车线路,提起校车在与社会车辆交会时得到礼让的例子,他信手拈来。
“有时候上学遇到堵车,路上的车子都千方百计让出一条道来,让我们先走。”“每次下车,司机叔叔都会停得很稳。”“还会提醒我们‘一看二慢三通过’。”提起校车,学生们纷纷说起故事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公认的美德,全社会关爱孩子,给校车特权,这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位在农村教了30年书的老教师如是说。
正是全社会的重视和责任,才使这一批橙黄色的校车的运行变成现实。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在一档关于校车内容的节目中动情地说:“它开始运送我们越来越大的期待和梦想。”
在美国,校车享有极高的路权。联邦政府和各州都有专为校车制定的法律,总共有500多项,校区周围必须限速。目前,德清校车还亟待更多的社会关爱,来行使它的“特权”。据了解,下一步,德清县公安、交通、教育等部门,即将制定一些相关办法,以保障社会车辆和行人在日常生活中对校车的主动让行,促成更为安全的校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