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学生有望全部免试入学
今年本市初中招生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大力推进公办初中先行招生的政策,并加大对公办学校的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的小学毕业生升入公办学校。另外,今年本市初中招生取消了优质高中初中部招收推荐保送生的计划,实行指标定向分配制度,并规定了“两个不挂钩”原则。昨天,市教委中学处处长黄炎对今年本市初中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政策解读。
市教委遵照《义务教育法》,紧紧把握义务教育普惠性和公益性的原则,在初中招生制度改革中,通过政策调整、制度创新,积极引导全市各区县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公办学校免试入学。
四大举措均衡初中资源
为推进本市初中免试入学,近年来市教委和各区县教育局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在优化资源方面:一是大力加强公办初中建设,投资1.7亿元,完成了市内六区规划化学校建设的任务;二是2008年底启动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项目;三是2008年完成清理整顿改制学校任务,把回归公办的改制学校划入学区片招生;四是对初中招生择优学校进行了限制,鼓励区县把区重点中学初中招生逐步划入学区片内。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整体优化了初中资源配置。
名校指标全区小学共享
在政策导向方面,早在2006年市教委就提出了公办学校先于民办学校招生,今年又提出优质高中初中部采取招生指标定向分配的方式招生。规定了“两个不挂钩”,即公办初中招生与考试不挂钩,优质高中初中部招生指标定向分配与考试不挂钩。根据以上要求,各区将公办初中安排在首批招生,对小学毕业生实行免试入学,由于近年来公办初中资源不断得到优化,增强了吸引力,使得免试入学的学生逐年增多,随着优质高中初中部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初中学校均衡发展局面逐步形成,可以预见,选择免试入学的学生还将大幅增加。今年初中招生政策的出台,使优质高中初中部从原先的全区范围层层筛选,优中择优,改变为把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全区各小学,招生学校接收各小学推荐的优秀生。
初中最终全部免试入学
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本市特别是中心城区客观存在着重点高中的初中部。为保证每个小学毕业生在公办学校有一个“位子”,保证初中教师队伍的稳定,立即取消这类学校初中部的时机还不成熟。市教委从2007年开始,对这类初中采取推荐保送或招生指标定向分配的方式,逐步取代考试选拔择优录取的招生方式,通过制度创新破解这一难题。经过两年的试验,今年进一步提出优质高中初中部60%的招生指标实行定向分配,并将它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坚持数年,最终将实现初中全部免试入学的工作目标。本版撰文新报记者贾林娜
为何不统考
有违义务教育宗旨
一些人认为只有统考最公平,但是,统考选拔有违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给义务教育带来了无序竞争的种种恶果。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考试,除了学业考试,我们还要实行多元评价,2006年前后,市教委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意见”,先后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项制度的建立,就是要改变以学业考试成绩简单相加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不仅要在中考招生中起作用,还要在高考招生中起作用。
在优质高中初中部招生中,也要依据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等额推荐小学毕业生。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成长记录的积累,才能有效保证推荐工作的公平公正。
如何保公平
程序科学步骤透明
在招生工作中还要建立诚信机制和必要的监督机制。当招生指标分配到学校后,社会的注意力会集中到学校,甚至班主任身上,学校的推荐程序必须科学,推荐步骤必须透明,应经得起社会和家长的监督检查,让全体学生及其家长心悦诚服。实行优质高中初中部招生指标定向分配,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不是权宜之计,因此建立诚信机制和监督机制是保障这项改革顺利进行的当务之急。
原则
规定了“两个不挂钩”,即公办初中招生与考试不挂钩,优质高中初中部招生指标定向分配与考试不挂钩。
解析
实行优质高中初中部招生指标定向分配的好处有三:一是缓解了小学毕业生激烈的升学竞争,有利于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使小学毕业生从选拔性考试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恢复小学毕业考试水平考试的本来面目;三是有利于从均衡生源入手,拉动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今后,凡以考试择优的方式招生的初中学校,都要采取指标定向分配的方式招生。
声音
黄炎表示,虽然来自各小学的推荐生其优秀程度不尽相同,但是在“考试择优”和“促进均衡”的抉择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首选均衡!因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不能以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为代价,在义务教育阶段为考试择优推波助澜,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