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杭州奥数网

杭州站
奥数网

英特外国语:《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

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 2010-07-13 10:11:39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书系大厦书系?教师专业发展丛书之一,由王晓春老师所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王老师的书以前就看过一些。很喜欢他的书。语言简洁,条理清晰,没有深奥、枯燥的理论说教,多的是鲜活的案例,缜密的分析,是智慧的“百宝箱”。

  今年暑假临近尾声,接到学校的任务,要我中途接班,并且这个班是我校的一个特殊班级,用老师们的话来说,这个班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只要不谈学习,都是好孩子”。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我感觉肩上的担子不轻,因为心里很清楚,学校的教育原则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作为我本人也一直坚持“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但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只有美好的理想和一颗真挚的爱心是不能实现心中的教育目标的。于是,我想到了阅读,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取教育的智慧。首先想到的就是王晓春老师,王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给了我自知,更给了我自信。现把最有感悟的话语记录如下,与各位同仁分享。

  书的自序中提到,教育有三种类型:权力型教育,道德型教育,智慧型教育。我自认为自己不是权力型教育者,但曾经绝对是一个道德型教育者。曾经的我也深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认为只要自己全心全意去爱学生,没有一个学生是教不好的。但现实的受挫,使我清醒地认识到,爱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如果爱能解决一切问题,孩子应该更听家长的话,因为我相信世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但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可见,对于教育,爱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没有爱不行,光有爱也不行。实践告诉我,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或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教育的智慧。因为在我的身边还是经常会上演一些因缺少教育智慧而造成的两败俱伤事件。有些老师一遇到问题学生,就狠狠批评,批评话语中的重点就是说其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远大理想等等。结果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很多时候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地、习惯地归结为觉悟问题、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我在工作中也有这种把问题简单化的情况。现在想来,真是惭愧不已,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王老师的书共分三个章节:问题学生诊疗的基本思路、专题研究、培养“校园专家”。第一章节从理论角度论说,第二章节从实例角度阐述,第三个章节重点是从学校层面谈如何开展问题学生的诊疗工作。王老师把问题学生分成五种类型:1、厌学型;2、纪律型;3、品德型;4、心理障碍型;5、“好学生”型。在实例阐述时分三个专题:1、纪律问题;2、学习问题;3、心理和品德问题。书中的实例分析对我的启发很大,看到书中的分析才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问题是如此单一和死板。王老师指出,作为一个专业教师,在面对现实教育教学中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时,必须要会分析研究,作出诊断,理出思路,他甚至提出,遇到问题没思路比没办法更可怕,所以学会思考分析,找到思路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意义重大。现把王老师书中列出的思路全部摘抄如下。

  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

  1、“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

  2、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3、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4、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5、思维缺乏逻辑性;

  6、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

  7、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我;

  8、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

  9、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

  10、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家长。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也会犯以上的错误,碰上问题学生犯错误时,有时候一急起来就会直呼“怎么又这样了”,“又是他”,“怎么办”等,脑子里想到的就是“用什么办法管好他们”,通常忘了问问自己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冷静,千万别不耐烦,研究一下学生为什么这样做,他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分析后也许会找到沟通的途径,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记得有一次上课,班上一位很调皮的男生无精打采地趴在桌上,一副爱听不听的样子,当时自己说得是口干舌燥,又想到他平时的种种劣迹,一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我大声呵斥他站着听课。当时并没有问他为什么精神不好,我想肯定又是晚上寝室里开卧谈会没有按时就寝,休息不好意志力又薄弱,昏昏欲睡也就理所当然了。因为这种情况我已经遇到过很多次了。讲课时我边讲边留意他,他低着头不看我,也不听课,眼圈好像有点红红的。我心里咯噔了一下,难道是我错怪他了?但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我还是继续上课。下了课,我把他们寝室的寝室长请到了办公室,问他昨晚是不是又开卧谈会了,结果他告诉我昨晚寝室纪律很好。这时,我心里感到了一丝不安,看来我是错怪他了。突然想起来,这段时间这个学生好像状态一直不是很好。我马上联系了他的妈妈,询问近期是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不出所料,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一切都明白了,我内心除了自责就是惭愧,作为班主任老师,不仅没能体谅自己的学生,还让他在班级同学面前出丑,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简单粗暴。

  经过这件事,让我更加明白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我们处理问题时工作要做得更细,思考要更周到,多问几个为什么,经过诊断,搞清病情后再对症下药。对于自己在工作中处理得不当,也不能推卸责任,老师也要自我检讨。正如王老师所说的:人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不能“知彼”,没有反思精神就无法“知己”,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当然只能打败仗。作者的话讲得很有道理,特别是第十条: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家长。我是深有同感。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生,十之八九是家庭教育严重失误造成的。有的家长也会想尽办法去管,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比如学习不好就请家教,也不问问为什么成绩不理想。比如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就说这是代沟造成的,也是听之任之,最后母子、父子之间格格不入。甚至有部分问题生的家长对这些孩子已经失控了,根本管不了孩子,他完全把孩子的教育希望寄托在了老师身上。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指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由家长解决。我们只能该通知的通知,需要配合的告诉他们,但重点还是放在自己的身上,细心诊断,分析“病情”,希望早点找到合适的“良药”,帮助这些孩子!

  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2、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3、不搞‘态度挂帅’;

  4、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5、了解情况时,行动观察法和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

  6、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7、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

  8、确诊前,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

  9、确诊前,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

  10、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11、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诊疗并随时修正之。

  这十一条思路,理论并不深奥,好似我们都懂,都明白。关键是我们能否把这种教育教学思想融入到平时具体工作中的一点一滴上,处理问题学生时能否把这种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言行。我知道不是把它抄下来就能解决问题的。反复揣摩,对照实际,不断反思,才有助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比如在针对学生不交或迟交作业这一问题上,我做了点有效的尝试。其实学生都知道不做作业、不交作业或迟交……都是不对的,但即使知道,他们还是会这样,像我班上有近十位同学,在初一时经常不做作业,老师提醒、批评、通知家长都没用,现在想想也是的,这些孩子其实是明知故犯,简单地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师说到嘴皮破了,他们还是老样子。王老师在书中也这样告诫我们老师:当这些孩子犯了错误时,不要一味的唠唠叨叨念个不停,先要研究它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才能在适当的时候阻止他再犯。经过调查分析诊断,发现学生不做作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懒惰、拖拉,小学时靠小聪明读书养成了坏习惯;2、作业太难,不会做,灰心了;3、老师或父母期望值太高,没有成就感;4、不喜欢这个老师或不喜欢这门学科。针对第一种情况,我们要与学生签订合同,限定时间,并辅以必要的惩戒。因为这部分学生其实人挺聪明,成绩也并不是很差,只要加强监督还是会有很大的改观。针对第二种情况,布置分层作业是最好的办法。第三种情况则要形成家校合力,对学生重新定位,及时给予肯定,循序渐进。最后一种情况是比较难解决的,这时候班主任既要做好学生的工作,还要与该科任课教师及时沟通,一对一的结对子效果不错。因为很多时候师生之间有矛盾,主要是沟通渠道不畅通。虽然现在还是偶尔有学生不交作业,但较之前情况已经大有改观,我相信只要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想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作业问题定将不是问题。

  王老师的书中,对学生上课爱说话做小动作、早恋、迷恋网络等问题,都有精辟的分析和切实可行的建议,限于篇幅,我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每看完一段,我总强烈地感觉到我们教育问题学生之所以不奏效,主要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耐心把问题真正地搞清楚,所以,也就谈不上对症下药。《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是一本为我们老师提供教育智慧的书,我们在享受阅读的同时定会受到思想的启迪。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