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杭州奥数网

杭州站
奥数网

杭州育才中学:学习感悟之——等着孩子慢慢长大

杭州育才中学 2010-07-11 18:31:14

  近日连续看了校长非常多的“学习感悟”之后,我也不禁心中涌动感悟之感悟。我想,在初中教育领域工作的一线老师大多深有感触,“以人为本”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怎么让“一人授课,众人听讲”的中国传统几千年的教育模式转变为“课堂由学生主宰,老师教育为主导”的素质教育,而不是“自由教育”,人本教育模式是当下老师和学校思考的首任。

  学生要能够自己游刃有余地主宰课堂,这不免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隐忧,程度很好的学生当然可以只借助老师的推力就能前进,而且还可以自控自己的方向,对他们来说,真的可谓是“按需分配”,但是对于青春期自控能力相对来说差,自悟能力相对来说也滞后的学生呢?他们会不会更不能吸收到一点东西呢?如果班里有一批这样的后进生、问题生呢?整个课堂还能交还给他们吗?那不是会害得好学生都自主不了课堂吗?老师是引导呢,还是管纪律呢?

  就作为双重身份(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的我来说:把自主权还给青春期的孩子们,是有风险的。所以我以班里像TY这样一群具有青春期极端行为的孩子举例来谈谈看法:

  首先,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老师要做好心理准备。

  “等着孩子慢慢长大”这个论调我已经听到第三遍了。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的条件反射是这是一个老师或者班主任对于教育他的孩子的束手无策的一种托辞或者是懒于“穷则思变”的一个借口理论。心中不免哼哼唧唧不以为然,但是几年班主任兼任课老师下来,我已经慢慢用血泪教训去接受并贯彻了这个观点思想。

  TY:因为他的名字的缩写是TY,所以我在无奈或者火大的时候,经常爱这样问他:TY,你怎么那么TY(讨厌)啊?有时候他的一些所作所为确实令人难以接受。比方说,在他刚进入我们这个相对来说对孩子的纪律要求比较高的学校时,几乎每天都要触“电网”:上课不听讲,摆弄学习用品;不爱记笔记,只爱咬笔杆;不是引诱旁边同学讲话,就是“哗众取宠”,惹全班哄堂大笑;下课的时候还爱“欺负”其他同学,打张三一下,骂李四一句。弄得班里怨声载道,频频给他换座位,不仅不见好,反而愈演愈烈,弄得全班同学集体抗议,而且连家长也对我“连哄带骗”,好让我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安排给他做同桌。一个月下来,整个教室的好几个坐标点都让他坐遍了,也一点没改良好。

  这使我顿悟: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切忌贪图“一劳永逸”。必须给孩子创设好慢慢长大的环境和条件;孩子是会要慢慢长大的,而且只能慢慢长大。

  其次,不厌其烦地变换招数对付着。

  无奈之下,我只能换用其他招数,心里那个急啊,恨啊,气啊不打一处来。请进办公室“心理沟通”那种最原始也是最亘古不变的“德育”方法是一天一小次,三天一大次。但是对于像TY这样机灵的孩子来说,一攻克很难,往往不到半个小时的苦口婆心在他心里是掀不起半点的涟漪的;每次差点都越来越佩服自己的口才及说教能力的时候,有可能TY一出办公室门就抖擞抖擞精神,“重新做人”了,跟没进办公室接受“感化”时一个样,老方一帖;等到摸爬滚打跟他明争暗斗好几次之后,终于摸着他的脾气的时候,他也慢慢学聪明了,开始跟你明着点头哈腰,暗地里我行我素了。

  我心里还在感动:你看,以前每次唾沫横飞地跟他谈完,本以为他会“嗯嗯啊啊”的时候,他还要“可是,我觉得……”民主个半天,再搜肠刮肚把所有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生搬硬套出来拼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他的头死命按下去,现在终于可以一次就让他尽管可能是假装的“心悦诚服”地如捣蒜点头,那也算上了一个境界了呀。可是感动还不出一分钟,人类最易犯的问题出来了:说一套,做一套。为什么人人都会中这个圈套?答案是“自我控制力”缺失。

  所以在衡量了好久的解决问题靠“内因”起作用还是“外因”的时候,我终于跟自己投降,同时也搬出来那句话“等着孩子慢慢长大”来安慰自己。等他自己长大吧,等他自己懂事吧。长大懂事了,自然就不会犯错误了,也用不着老师教育了。

  第三,调整好心态,准备长期作战。

  这样一种思想在我的脑海中形成并根深蒂固之后,我开始把自己从非常急于解决他的问题,想把他像变魔术一样一下子从行为规范不严谨的“火坑”中解救了出来。以前的那种焦虑啊,愤懑啊都挖空了。我以为这下好了,自己解脱了,也轻松了。当我开始有意识地让自己忽视这样一个长着反骨的学生时,才明白,我没有从“火坑”里跳出来,反而是跌进了更深更危险的“海底”。

  我越是要对他视而不见,其实一方面他的问题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他的问题更深深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所以我不得不回过头去审视自己前面走的“歪斜”的步伐,而且要重新捡起那被搁置的“转化”工程。

  在这期间班级的营造过程中,让我觉得集体的力量还是会战胜个人乃至小团体的势力,以及团体的弥补能力和疗伤效用是可以发挥出优势的。

  第四,具体总结出实施方法,以一应百。

  像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在“青春期叛逆”的浪潮中不被冲走,迷失方向呢?

  总结出来的总的部署办法有两点:

  一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来包围他,融化他。

  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说,很多时候必须站在总体层面上来看问题:生活中的拐角往往会挡住人的视线,会影响人正常的思维判断。如果不懂得转弯去看问题跟学生沟通,那到时候你的学生就会偏离你给班级预设的轨道,渐行渐远。除非转过拐角,很多复杂的事情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千万不能再从狭隘的自我立场出发,拿自己的尺子去度量学生,用成人的思维来用揣度孩子,教师的标准来要求学生,那只会把自己推入作茧自缚的死地。就像学生做作业发生的错误都有一定的思考角度和理由一样,我开始处理学生的每件事情都跟自己说他们犯的错都是情有可原的,所以只是心平静气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不是这个时候做的,而不是一味否定他们。

  我学着真正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作为一个朋友,去处理学生的一些琐事,跟他们暗暗较劲,斗志斗勇。我深刻地了解到不管你口才多少好,一切说法要在于你是真正认识了事情的真相的基础上。作为事件的判断者,我处理的每件事情都秉承“认清事实”的原则,不被拐角蒙蔽了双眼。学生有眼睛会看,有头脑会判断,你这个老师是不是他们所能信任的,是不是他们所能依赖的。所以渐渐的,所带的这个班级的学生就在正气明朗的氛围中逐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应该做好的,什么是最终极的目标。

  当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的认识到我是在为他们好的时候,他们倾尽全力要证明自己回报给我,要为班级争光,要团结一致,共同进步的时候,什么都不能够阻拦不住他们了。努力把班级的氛围营造到最好,班级里只有共同向上的良性竞争,每个人都深知自己身上的个人任务和班级任务,并且明白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付出什么,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了班级里充斥了“正义感”,所以像TY这样的孩子一出怪声,一现怪招,就马上有积极的正义的民众群起而攻之了。那么TY也会感觉到自己做错了,不应该这样了。

  另一方面,想要改变他之前先改变自己来感化他。

  不能放弃他,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我开始真正明白了很多中国的俗语之所以能经久不息的道理。比方我理解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开始明白“等着孩子慢慢长大”不是一种托辞,更不是一种弃之不顾。那是一场久远的拉锯战,是一次畅快淋漓的“马拉松”,我开始庆幸在这当中,前面的一切铺垫没有浪费,这当中我练好了自己的体力,更提升了自己的心智水平,学习了很多可以跟学生“斗智斗勇”的方法。

  最后,老师要培养自身的“抗挫败能力”。

  “等着孩子慢慢长大”,它只是让我放平了心态,那不是一种自我妥协懦弱表现,更不是一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恶行。于是我开始微笑地跟TY说:你怎么那么叛逆啊,如果我是你,我肯定会这样做,这样肯定会让别人喜欢我的。开始用手去碰触他的肩膀,我发现,他也会嬉皮笑脸地回应说:对哦,如果我是我,我也会这样做的,这样别人应该会喜欢的吧!而且脸上开始隐隐泛出一些不好意思的神色来。有好几次,只要他有一点点做的不错,我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让他“骑虎难下”,这样,他就不会自己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了,只能用“做的更好”来堵住别人质疑的嘴,坚定别人不可思议的眼神。其实每个孩子都是需要在赞美的蜜罐里滋润着的,以防止心里的过度干燥和过早老化。

  当然有时候,“滞久的顽劣性”在他身上遗留的痕迹还是比较深刻的。所以我不期望,他一下子变成一个乖乖孩。比方经常地,他的嘴巴比较“老油条”,而且跟你越顶越来劲,这个时候我也得把自己变小,再变小,跟他耍无赖。相对于正面的说教,我觉得老师身上的“幽默”细胞是一样必不可少,而且以一敌百的秘密武器。幽默因子能发挥的作用,在于对手很难明辨出我说的话是讽刺还是假挖苦,然后他只能跟你傻笑几声,真的火气没了,假的不买帐也没了,最后在互相配合下开始往教育转化的有利方向很好的发展了,孩子也就真的慢慢长大了。所以在等在过程当中,老师并非是被动的,无奈的,而是积极的,可控的。

  作为一个教师还真需要修炼内功,有时需要真刀真枪、针锋相对,有时却需要虚晃一枪、以柔克刚;有时需要明敲锣明击鼓,有时却需要旁敲侧击、迂回进攻;有时需要大张旗鼓,有时却需要偃旗息鼓,于无声处胜有声,教学工作就是不能千篇一律。

  况且“好的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好的老师是在引领孩子克服青春期障碍途中展现本领”这句话还是深得我的认同的,所以老师实施教育的真正胜利是要在那些“自控能力不强,自主课堂不行”的学生那里取得的,否则,那只是闻着巷子香,酒的味道却未必。只有整体班级氛围营造好了,全体学生都能以课堂为根本,以学习为载体来获取真知,那么老师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人生长河的弄潮儿,笑傲人生,勇敢地迎接挑战,写好自己的人生的这本大书。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