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到校对六年级家长择校有什么影响
各位小六的家长们,你们好,有道是“小升初看中考,中考看高考”。中考成绩已经是不少小六家长择校的参考系了,中考本周最热门的话题是指标到校,那么指标对小六的家长有什么影响呢?今天简单地说一下,真的很简要的那种,不涉及一些数据的计算~
故事要从三年前说起,近几年中考的拐点是从2013、2014年开始的,发生了几件事:
1、2014年取消择校,设定8%的异地生限制。简单解释一下,以前是一条公费线,一条择校线,说白了就是如果分数差一点,还能花钱去读名校;
2、四个三政策的蜜月期。也就是三年期间(2014~2016)异地考生不需要满足四个三也能报考公校。
3、同样是在2013年,指标到校推迟了三年。而且在下一个三年(2016~2018年)得到了30%指标到校的承诺。
那么指标到校对小六家长择校的影响是什么?
众所周知,选择民办看中的肯定是靓丽的中考成绩:平均分、去前几所的人数、750+人数、高中部的签约等。
当指标到校到来的时候,影响的点在于挤掉了边缘考生,举个例子,同一年的中考,没有指标到校的影响,A初中有150人过了B高中的录取线,因为指标到校的影响,提前批的招生计划少了,A初中可能只有144人过线,这就意味着145~150名次的考生如果报了B高中就落榜了,掉到边缘的市属(小部分),还有区属的高中(大部分);当比例增加的时候呢,可能只有130人过线,这就意味着掉下来的人数不断地增加。可能中考喜报还是那么靓丽,平均分变动不大,但是前几所过线的人数就要打折扣了~
从隔壁城市以及其他大城市的情况来看,指标到校比例增加是大概率事件,三年的蜜月期即将结束。这时候小六家长可能会考虑公办学校,一来不花什么钱,二来如果拔尖,读名校的机会跟一些民办的机会差不多。权衡之下,可能会选择去公校的**班更划算一些。
当指标到校比例增加的时候,对一线民办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对二线、上线民办的影响会大一些。有家长可能会担心去公校,整体质量不一的问题,其实当大家看到回归公校成为一种“性价比更高”的线路来参考的时候,意味着牛娃、好苗子的走向极有可能会跟这种潮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