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孩子上了普通班又如何!
曾经听到一位名校的校长这样抱怨:现在的家长怎么永远也不能满足呢?上了好学校还要求进好班,进了好班还希望名师来教,遇到名师了还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确实,做家长的,谁不希望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甚至最好的同学,但是,即使得不到又能如何?下面这位家长的做法您是否认同呢?
■最适合就是最好的
经历了小升初的煎熬,儿子终于进入了理想的学校。开学了,就要知道分班考试结果了。孩子小学阶段没有花费过多时间学习奥数,只是分班考试前临时突击了一下,而分班考试整整一天时间,三分之二都在考查奥数。孩子要去的学校又太好了,人才济济的,估计分班结果不会特别理想。为了让孩子安心,我们不断渲染着上个普通班的种种好处来。比如,竞争压力小呀,更容易显得出类拔萃呀等等。
这个学校以往分班都是号数越大越好,比如十四个班,8到14班是实验班,1到7班是普通班。14班最强,1班最弱。我们就造舆论:咱们呀,普通班是肯定的了,而且多半去1班,去了以后,估计你在班里能当第一。要去个实验班可麻烦了,一个比一个厉害,多累呀。而且,这个学校已经够好的了,分到哪个班都差不了。孩子听了,虽然也觉得如果去1班不是很如意,但也欣然接受这种安排了。
就这样猜测了一个假期,一会儿打赌,一会儿抓阄儿的,最乐观的时候我们认为能分到3班。听说有家长托关系把孩子调到好班了,我们一点也没考虑过。已经尽力让孩子上了好学校,以后的道路该靠他自己走了。如果水平不够,上个实验班,进度跟不上,孩子会有压力的。在一个适合他自己的班里学习,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自己的班就是“实验班”
到了看结果的日子,校门外堆满了家长,一个个焦虑不安。都在互相打探:“今年怎么分班呀,也不知孩子到底能去几班?” 正议论着,儿子第一个来电话了:“妈妈,你猜我分到了哪个班?”儿子声音很兴奋,看来是不错。 “2班?”我故意往低了说,以免扫孩子兴。看样子,能分到4班吧。“5班!!”儿子高兴地嚷着。“啊,太好了,宝贝儿,祝贺你!!”放下电话,别的家长都凑了过来:“几班呀,几班呀?”“5班!”我乐呵呵地宣布。之后家长陆续得到消息,有8班的,有14班的,但大家一脸迷茫,因为听说今年分班排序又和往年不同了,也闹不清到底哪个是普通班,哪个是实验班。只看到学校门口人头攒动,家长们议论、猜测纷纷,有不同人等进行着不同版本的“新闻发布”:“据可靠消息,二、四、六、八是实验班,其他都是普通班!” “十四班是英语实验班” “今年根本没有英语实验班!”等等,总之,每一种版本消息的发布都会带来一阵骚动和大讨论。
我早已撤出了相关论坛,而是和另一个5班孩子的妈妈热火朝天的聊了起来。别说,我们俩观点还挺一致,都认为分数不能代表孩子的将来。理论、论据都一套一套的,引来不少家长围观。我小声冲她说:我估计咱俩的孩子都不是那成绩特好的。那个家长嘿嘿笑起来,一脸的心照不宣。我们甚至异想天开,不会是每个老师都告诉自己班级的学生他们那个班就是实验班吧,只是各有侧重。这样每个孩子都会认为自己被分到了最好的班,孩子们该得到多么积极的心理暗示,学习的劲头该多么足呀。当然现实似乎不是这样的。干脆,也别指望别人了,我们俩就分别回去跟孩子说5班就是实验班,让孩子高兴高兴得了,我们可以说:“不信,你可以问你们班某某某(就是对方的孩子)。” 说完了,我们哈哈大笑。
■孩子有了好的心态,他看待周围一切的眼光就是明朗的,乐观的
儿子上了几天课,每天回来都特开心。被选上班干部了,班主任多么幽默,数学老师讲课风格多么独特,生物老师多么可爱,学校的饭菜多么可口等等。我们心里由衷的满足和高兴。
关于分班排序的传言还在继续着,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权威的说法。也有上了别的学校普通班的家长找我诉苦,总觉得自己孩子受了委屈。我一个劲儿劝慰他们。每天家长怨声载道,孩子情绪也必然受影响,特别是如果孩子本身成绩不突出,偏要和拔尖、到处获奖的孩子凑在一起,那种压力及其对孩子自信心的摧毁,远远超出了一个可能的师资或教学安排的些微差别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
我知道,自己的孩子一定也是在普通班,但是我们坚信孩子最该上的就是最适合他的班。在这样的班级里,孩子是最放松和自在的。孩子的潜能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家长的祝贺和祝福声中,孩子有了好的心态,他看待周围一切的眼光就是明朗的,乐观的,孩子就能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新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了。还有什么比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