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广州奥数网

广州站
奥数网

小升初是道难题?多重新政破解教育谜局

网络 2009-01-07 10:54:24

    综述篇

  “教育是一种理想。这种理想尽管有时过于完美,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教育就是一群人通过一种完美的理想,把现实推向逐渐的完美。”

  用这样的句子综述2008年的广州教育,感觉很是恰切。

  因为,尽管2008年我国遭遇了冰雪、地震、毒奶粉、金融危机等,尽管一些痼疾一时还难以根除,但教育却一直给我们温暖的感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多了、考试升学政策更加规范了、弱势的青少年更加得到关爱了……

  关键词:暖心

  ●免交书本费、增加补贴……

  利好的政策一直温暖着学生的心

  回顾2008年的广州教育,心里不断地闪现着利好消息,让人们不由得不相信,在最希冀改变人生的教育领域,社会正在通过积极的努力实现了教育的梦想。

  2008年1月底,在人们即将迎来最隆重的春节之前,市教委公布的一条消息成为献给春节最大的红包:本市城镇户籍学生继免交杂费后又免交书本费了。至此,义务教育真正地实现了免费教育的大方针。

  春节刚过,又一条政策温暖了贫困大学生的心。3月20日,为缓解物价上涨对高校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市政府紧急启动高校学生和食堂临时补贴措施,为了保证资助政策、资助资金的全面落实,市教委除了开通资助工作热线电话,提供政策咨询之外,还联合有关部门对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沉重的课业负担,在7月也迎来了曙光。市教委下发课业减负令,第一次要求早8点之前学校不得安排集体教学活动,第一次对教师布置作业量做了统一要求,小学1到2年级一般不布置书面作业;3到6年级语文和数学可适量布置书面作业,总量不得超一小时,其他学科一般不布置书面作业。初中各学科书面作业总量一般不得超过1.5小时;高中各学科书面作业总量一般不得超过2小时。学校不得利用寒暑假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补课或变相补课。

  面对去年10月以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本市则出台了一系列暖心政策帮助大学生就业,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市教委还将给予帮扶,对就业困难中家庭经济困难的还将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助等。

  关键词:破解

  ●电子学籍、推优、取消实验班……

  多种方式试图破解小升初这道难题

  尽管“小升初”像奥数题那样难解,但本市在2008年仍然积极寻求着各种方式,试图破解“免试就近入学”但却更“扑朔迷离”的“小升初”这道难题。

  破解的第一招是全面推广电子学籍。来自内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电子学籍确实是一把利剑,斩断了不少“招生违规”的黑手。但电子学籍管理制度效果到底如何?业内人士宣称还需再看看。

  破解的第二招是取消学科实验班。学科实验班招生是指数学、英语实验班,被称为是产生“小升初”难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尽管学科实验班招生盘根错节,市教委还是举起利剑将其斩断剥清。

  推优入学被称为2008年破解小升初难题的新思路。所谓推优入学,就是由小学推荐优秀毕业生的方式,向优质初中校输送学生。中学第一次被要求不参与“小升初”招生工作。

  另外,区县“小升初”首次按市教委统一规定时间表进行,任何区县的任何学校都不得提前等,都让我们看到了政府部门破解小升初这道难题的积极态度,也让更多的人对未来“小升初”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均等地接受优质教育方面怀有了美好的憧憬。

  关键词:严厉

  ●禁止第二年高考报名、开除学籍……

  严厉的处罚规定维护着考试的公平

  教育是一种理想。它让人们在追求理想中,逐渐地把现实推向完美。作为实现理想、选拔人才最公平、公正的途径,则必须通过严厉的处罚维护着考试的威严。2008年的考试法规,则把违规的处罚推向了“极刑”。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在校非应届高中生参加高考,不仅取消其当年各科成绩而且禁止毕业当年报考;在校大学生参加高考最终将受到开除学籍处分。如此严厉地处罚在校非应届高中生和在校大学生,这在我国考试史上还是第一次。

  定为国家“绝密级”的高考试卷,2008年的“泄密时间”不仅从原来的“正式启封前”延长到“考试使用完毕前”,即语文与文综/理综增多2个半小时,数学与外语增多2个小时,而且任何人、任何机构如在当科考试结束前发布考试内容,都将被认定为“泄露国家机密罪”。

  高科技手段频频应用于考试巡查、阅卷,也成为2008年考试政策的最大亮点。高自考、成考首次实现全部科目网上阅卷,并纷纷采用“考生条形码”以防作弊。考生条形码包含课程代码、考生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等基本信息。而实行网上阅卷后可随时同屏调阅可疑试卷以核对笔迹、答案等。

  关键词:争议

  ●京剧进校园、男女分上体育课……

  美好的设想总是在争议中开始进行

  任何一项美好的改革,最初都是从争议中开始进行。盘点2008年的校园,京剧进校园、初中男女分上体育课、中小学教材的循环使用,则成为争议中的最为聚焦的三个内容。

  一直有人提倡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但真正以政策推进却是从2008年秋季入学开始。但争议却从3月就开始,解决给学生免费提供教材和给教材消毒成为教材循环使用的两大难题。

  京剧进课堂源于近年来的传统文化传承。于是,教育部要求京剧进校园。按理来说,作为国粹的京剧进校园不应该有争议,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要传承京剧,即便我们的孩子不喜欢也听不懂。可是,为什么京剧又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呢?原来是“一刀切”地要求京剧进入全国中小学的课堂。

  男生女生分上体育课也本不该受争议,因为到了青春期男生女生本身就出现了差异,针对男生和女生上适合他们的体育课,绝对是有利身心健康的。但传统上很少这么进行,于是有人便对此发出个人的观点。

  盘点这三个焦点的校园争议发现,争议到最后竟然还有了不同的结果:京剧进校园在京外地区“大多没有开展起来”;教材循环使用的实施细则不了了之;男女生分开上体育却普遍起来了。

  关键词:缩水

  ●体育砍掉30多项……

  想通过特长加分升学的路越走越窄

  通过所谓的特长获得加分,在升学录取中占得先机,近年来备受社会唾骂。综观2008年的一系列“特长生”新政,不断地强化着这样一条信息:“想通过特长加分的路越走越窄。”

  年初,2008年体育特长生认定减少六个项目,给抱有“特长加分”梦想的学生家长泼了一盆冷水,去年列入范围之内的航空模型、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无线电测向、业余电台等六个项目今年被取消。

  10月和11月公布的两条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新政,让抱着“特长”幻想的学生和家长彻底感觉到“特长”这条路难走。

  一个是本市高考体育特长生列入体育特长生测试的项目只剩15个,砍掉了包括属于专业或职业类型的跳水、竞技体操、举重、滑雪、滑冰、棋牌类和航海模型、航空航天模型等属于智力竞赛项目等30多个;另一个是书法、篆刻、舞蹈、器乐、声乐等个人项目获奖的学生,中考将不再享受5分的加分,集体项目则继续保留中考加分政策。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重点初中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