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小学生学习时间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网络来源 2023-09-27 12:09:42

  一、找一找:时间都去哪儿了

  【活动一】同样的一天,同样的学习内容,别的小朋友不但完成了作业,还玩得很尽兴,而小朋友B老被老师催着完成作业,课间也不能玩个痛快。小B的学习能力并不次于大家啊,似乎他的时间总比别人少一点。他的时间去哪儿了?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忙。

  学生1:我们开始写作业了,他还在书包里找什么东西,浪费了好多时间。

  学生B:我是找卷笔机带了没,因为铅笔头粗了。

  学生2:我都提前在家里卷好5支铅笔,不带卷笔机。

  学生3:我还看见他经常用橡皮筋把两支铅笔绑起来,像宝剑一样。写字的时候还转来转去玩。

  学生4:他做做停停的。数学老师说他:又在发呆了,快抓紧时间啊,不然下课都完不成。

  师:小B,他们找得对不对?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B(不好意思):对,我会改正的。

  ……

  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悄悄地用手机录下这类“磨蹭王”的课堂行为,然后让他自己找一找时间去哪儿了。

  【活动二】讲《时间老人与流浪汉》的故事。讨论:流浪汉老了想好好做事,痛哭自己的时间却没了。他的时间去哪儿了?

  学生1:他小时候玩弹珠,长大后玩纸牌,时间都用来玩了。

  学生2:时间老人给他的时间其实很长,从小时候到老,都是他自己玩没了的。

  通过这些活动,大家明白了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只是自己没管理好。童年是学习的黄金时代,记忆力好,接受新事物快。“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告诫我们一定要从小珍惜时间。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搜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爱惜时间的故事和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增强大家的惜时意识。

  二、比一比:时间是根橡皮筋

  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物,如何让小朋友感受到时间的长度呢?可设计一些趣味比赛。

  【比赛】一分钟会变长

  先发下本子,宣布开始写生字,老师暗中计时,统计每个人一分钟内写下的字数。然后宣布一分钟写字比赛,要求写好每个字,质量不好的不算,统计一分钟写字的个数。对照前一次就会发现大家写的字数都增多了,难道这一分钟变长了?大家会心地笑了,原来是比赛中更专心、更有紧迫感的缘故。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是珍惜现在,做事不拖拉。为促使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可以请家长记录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家长先根据孩子平时作业情况给出一个稍有盈余的时间期限,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果完成得好就进行奖励。

  开展课堂小竞赛。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作业,对认真快速准确完成作业的孩子给予奖励,如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书写美观的再加一颗星,再与学校“绿卡行动”相结合,十颗五角星换一张绿卡。对于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人纵向比较,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久而久之,孩子们会不断提高作业的速度和质量,慢慢地体会到抓紧时间学习的重要性。

  三、试一试:学做时间小主人

  学习要高效,就得确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由学生自己制定,学生参与的成分愈高,对实现目标的承诺愈重,学生会愈努力。教师应指导学生确立一目了然、可检测的学习目标。例如,学生制订的目标可以是:在10分钟之内将一篇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确立好目标后,就得心无旁骛地去完成。同时有几个目标要完成,特别要强调区分“工作”的主次、轻重、缓急,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后做。

  对于小学生来说,时间管理最难做到的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为此我们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己来尝试安排时间。

  【尝试一】轻重缓急巧安排

  课间十分钟的安排最能反映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可以说这十分钟就是一个缩影。先请大家列出课间十分钟要完成的目标项目:上厕所、喝水、做下节课课前准备、游戏等等,然后自由安排先后顺序,老师在教室内观察。上课后交流反馈:把课前准备工作放最后的学生铃声响了才进教室整理书;做下节课准备的学生上课很慌乱;把上厕所放最后事项的学生几乎都迟到,有几个进了教室后又跑出去上厕所;把游戏放最后的学生最坦然。

  下一节课,各自调整先后顺序再试一试。如此多次尝试后,学生得出一个公认的合理次序:先做课前准备,因为人还在座位上,最方便完成,而且很重要;再喝水、上厕所(如果需要),这也是很重要的事;最后安排休息和游戏,因为这些事相对次要一点,而且前两项都完成了才能一直玩到铃声响,不用心里惦记着,很放松。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学习生字后还要扩词运用,老师要求小朋友先把生字卡片读2遍,再写扩词。可大多数小朋友都很自信,认为已经和大家一起学过了,不需要再读。事实上很多学生需要边做边翻卡片,效率很低。笔者开展了下面这项活动。

  【尝试二】磨刀不误砍柴工

  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将其分成两队,每队各18人。A组学生学后就写,不会的翻卡片找;B组在学习生字后先自己读2遍卡片,再做生字扩词,完成后交上来统计。

  从速度上来看B组优势不是很大,但从后续的听写来看,差异就非常明显。

  通过这样的尝试练习,学生懂得了在求快的时候更要讲究实际效果。熟读,边读边记是学习的有效准备,学习的任何一项准备都不会是白白浪费时间的,正如“磨刀不误砍柴工”。

  四、创一创:学习环境无干扰

  固定的学习区域不但能促进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学习的条理性。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专注性和持久性。小学生在学习时间管理方面缺乏意志力,注意力容易转移,因此创造一个无干扰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

  【创设一】一个相对单一的学习区域。一张独立的书桌是每个家庭都能给孩子提供的,桌子上除了必要的学习用品,其他无关物品都不应该放置。学习用品尽量以实用为主,简单美观即可,不要买花里胡哨的、功能多样的文具,尤其是玩具型的。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在书房学习,书房的布置必须与学习功能相匹配,不能兼具娱乐功能。

  【创设二】一段相对宁静的学习时间。孩子学习时,家里要尽可能创设一个学习的氛围。家长可以在边上看书阅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不停地学习。若家长连半小时的学习都做不到,又凭什么要求孩子一整天都认真学习呢?切不可在这段时间里看电视、玩电脑。

  让孩子自己参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会有认同感。要让孩子明白在规定的学习时间里不能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学习的时候就要专心地学,玩的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一张一弛,劳逸结合。高效率的学习是节约时间的关键,专心致志则事半功倍。

  五、练一练:确立学习时间段

  合理利用最有效的学习时间是高效学习的关键,所以学生自己编排的学习时段应该是最能专心学习的时间,也就是说,有规律地利用时间是增强学习效果的好办法。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如果在固定的时间学习固定的科目,每当打开书本,大脑的有关部位就会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练习】学校统一的早读课为7∶50-8∶00,只有10分钟,但学生到校的时间参差不齐,前后相差半小时多。这段时间很难要求先到学校的学生一直早读,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控力达不到,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若一直读很累,而且效果也不好。我班就另行规定:早读课铃声响之前自行阅读,可以读课外书。如此坚持一年后,学生一到学校就会去班级图书角拿一本书来看,安静而投入,不需要班干部虎视眈眈地盯着。

  在固定的时间学习固定的科目,避免了为确定学习哪一科目、完成哪一项学习任务而游移不定,白白浪费时间,学习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化的活动。

  点击查看更多:时间管理

  试题下载:小学各年级试卷及答案下载

  奥数网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