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部编版六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

网络来源 2022-03-30 13:38:09

  奥数网整理了关于部编版六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像比树木还低些,使心情更觉压抑,只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才思敏捷的诗人苏轼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将它们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学习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虽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词人却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中也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的教学设计主要注重朗读、想象和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词的意味和意境的美好。同时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字词、诗句含义的方法,感悟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同时,明白“诗以言情,诗以言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丽景色;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4.赏析诗词语言,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生想象三首诗词所描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会写“德”这个生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同学们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这样才能入诗、入画,感受自然之美、诗歌之美。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两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西湖边;“醉书”是指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可见这首诗是作者于六月二十七日这天,饮酒微醉后,在西湖湖畔所作。)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学习《宿建德江》一诗,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故事激趣。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清幽境界,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孟浩然一生好学,交际广泛,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张九龄等交往甚密。其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等,收录于《孟浩然集》中。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