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2)
(四)品析体会。
过渡:古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富有想象的人能从中读出各种画面,那么,透过这首诗,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1、学生独立想象,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2、结合发言,适时引导学生品析诗句,深化理解与体会。
(1)“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粮食的生长规律)
(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
(3)从前三句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农民辛勤地种着田,期待丰收)
(4)可农夫等到的结果又是什么?
(5)议一议:这真是触目惊心的结局!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朗读,读出悲愤与同情)
(五)读读背背。
1、齐读古诗。
2、学生自由背诵。
二、我爱阅读
(一)导入。
同学们,据我观察,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喜欢看书,你能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看什么书吗?(学生自由交流)
那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和书有关的短文。(板书:最大的“书”,齐读课题)
通过读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指名说)
(二)细读品味。
1、读书品味: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岩石)
(2)从哪些句段中你知道“书”指的是岩石呢?请生读相关段落。
指导朗读:岩石就是书啊!你看,……
(3)看插图,比较思考:岩石和普通的书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
相似点:都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不同点:岩石是石头,普通的书是纸质的。
2、品读感悟:为什么把岩石称为最大的“书”?
(1)生自由读书,分组讨论。
(2)提问交流,师相机指导。
(3)拓展延伸,介绍化石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四、梳理板书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自然传奇》片段,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2、同学们,大自然如此神秘又美丽,你对它有什么好奇之处?今天就写写你的疑问。
二、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
1、结合本单元课文谈谈。
2、结合自己了解到的课外知识和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说一说。
三、质疑大自然
1、将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交流。
2、指名说。
3、齐读书本上的一段话。
4、请学生尝试回答书上的问题。学生都无法回答的问题由老师解答。
5、除了这些,你对大自然还有什么疑问呢?
(指名说)
6、你能将自己的问题写下来吗?
①鸟儿为什么会飞?
②青蛙为什么冬眠?
③乌龟的寿命为什么那么长?
④树叶到了秋天为什么会变黄?
⑤鱼睡觉时眼睛为什么睁着?
⑥哪些植物会发光?
四、独立写话
1、出示写话要求:
(1)每句话写完后用问号。(2)一行只写一个问题。(3)注意书写规范。
2、学生独立写。
3、展示一两篇优秀写话作品。
4、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自己的问题,并请小伙伴解答问题,要是无法解答,回家后请爸爸妈妈解答。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奥数网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