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一)(2)
【霎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3.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画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6.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