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名人故事:伏尔泰创作经历

网络资源 2019-11-15 20:06:48

名人故事:伏尔泰创作经历

  伏尔泰(法文:Voltaire,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ois-Marie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1778年5月30日逝世,享年83岁。

  家庭背景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里五个孩子当中最年幼的孩子(最后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是一位法律公证人,后任审计院司务。母亲玛莉玛格丽特杜马来自普瓦图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伏尔泰先后在巴黎耶稣会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教育。

  伏尔泰中学毕业后,父亲曾送他进了法科学校,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法官。但是,伏尔泰希望做个诗人,为捍卫真理而“面临一切,对抗一切”。因此,他很少上学听课,却经常写一些讽刺即景诗。他擅长于以机智的讽刺来抨击社会丑恶。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

  成长经历

  在高中时期,伏尔泰便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更通晓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

  1711年至1713年间他攻读法律。投身文学之前,伏尔泰还为法国驻荷兰大使当过秘书,并与一名法国女子堕入爱河。两人私奔的计划被伏尔泰的父亲发现,被迫回国。

  1715年,伏尔泰因写诗讽刺当时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流放到苏里。

  创作经历

  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于路易十五的摄政王,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悲剧《俄狄浦斯王》(dipe)。在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这名字来自他法国南部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