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奥数网整理 2019-09-06 21:55:14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

  (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

  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