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网络资源 2019-08-22 20:33:57

  据新华网(2014年3月12日)报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调查”显示;有52.5%的家长“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26. I%的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或通信”;37.1%的家长“总是照料孩子洗澡.整理床铺或收拾书包”等;34.6%的家长“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20.4%的孩子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3%的孩子“做事依赖别人”;28%的孩子“很少帮家长干活”;15. 1%的孩子“缺少自我保护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视以上管和服务,是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负责,对孩子的关心。殊不知,如此周到的管和服务既剥夺了孩子独立承担困难与挫折的机会,又养成依赖的毛病。人的成才主要依靠两个因素:

  一是智力因素;

  即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

  二是非智力因素;

  属于人的心理品质,它大致包括道德、意志、性格、兴趣、爱好、悄感、勤勉刻苦,对事业的理想、信念,对前途的信心,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认真细致的态度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一些调查研究证明,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长影响相当大,因为他是智力发展的动力,起着促进智力的作用。许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都认为,要把孩子培养成“能适应社会的竟争去生存和发展的人,首要的条件和内容必须特别注意开发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给许寿裳先生的信中钟写道:“孺子弱也,失母则强。”大意是说,小孩子的自主能力是比较差的。但是,一旦离开大人的庇护,就会变得坚强起来。

  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她缺了了自信心,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之增强。遇到难题总是自己想法设法去解决,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做事有计划、有步骤、有责任感,组织能力随之增强。

  生活自理的磨砺更使得孩子知苦识甜,晓得好歹,平时借鉴,待人富有同情心。从小让孩子生活自理,会让孩子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得很优秀,孩子也得到了劳动的换了和健康的汇报。更重要的是,孩子从此树立了自立有为的人生价值取向。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让孩子学会经历磨难

  孩子的人生之路更长的一段,需要他自己独立前行;要像让孩子自己挑起明天的重担,,必须把自立这把人生的交钥匙交给孩子。它虽然不是金山银山,却可以终身受益,是花钱买不到的财富。

  管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会解放孩子

  独立性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日常小事抓起,并坚持不懈,否则等孩子长大就难培养了。家长一定要明白:家庭教育无巨细,寓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孩子心田中,播下自信、自强的种子,如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叠被、洗漱、整理图书、上学等。

  然后让孩子自己想到要按时做什么;甚至宁可让孩子迟到一两次,也不要天天按时叫醒孩子,使他们自己感到羞惭,然后再告诉孩子自己的间题要靠自己解决,不能全分摊给大人!不能退缩,使孩子逐步树立起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和能力。应像陈鹤琴先生所说的那样:对孩子“最好只有一只手”。

  只用一只手去帮助、照料,孩子自己能做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教孩子学会自强、自立,并逐步过渡到父母完全放手。

  什么是解放孩子?老师这里主张“六”个解放:

  一是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把束缚孩子的紧箍咒撕下来。

  二是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力所能及的活儿,让孩子自己去做,父母不要包办。

  三是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着,多看有益的书报,多观察周围的新鲜事物。

  四是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会谈,让他们有提问的自由,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五是解放孩子的答问,不要把他们老关在家中,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开阔视野。

  六是解放孩子的时间,不要用功课占满他们的时间,要给孩子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干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绝不能让孩子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