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信的病根在哪里?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
“我不会”,“我从来没做过”,“我不行’,“我不敢”,“做错了,别人笑我怎么办?”……这是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常说的话。
家长也常常这样抱怨:“只要遇到一点点困难,他总是说不会”,“孩子在学校特‘蔫’,上课回答问题,,老师不叫从来不敢举手”,“孩总是畏畏缩缩的,什么事情也不敢去尝试"。
总有一天孩子要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搏击风雨,独自面对困难。可是孩子眼下的表现非常令家长担忧:处处不敢担当责任,以后如何触入社会?这就是家长的困感。
以下三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最容易导致孩子自信心缺乏:
(1)比较型。父母对子女虽有疼爱,但常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久而久之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
(2)溺爱型。为了使孩子变得更好,事无巨细地去照顾孩子,本来孩子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父母也要代办。
(3)期待型。父母不顾子女的天赋,把自己的夙愿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子女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去做,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倘若父母持有这种态度,而子女的能力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就容易使子女意志消沉,自卑、冷淡、没有活力、缺乏自制力。
在亲子关系中,不少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父母说的话就是绝对的权威,孩子就应该按照父母的话去做。
但事实上孩子有自己的天性与天赋,当孩子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两者形成矛盾的时候,家长就乱批评、乱比较,这样势必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有的也许是很难弥补的。
比如有些的孩子,在父母强势的权威下表现出自卑、胆小怕事、不敢在人前说话等等缺乏自信的后果,长期下去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是所有爱孩子的父母所不愿看到的。
然而,只有找到了病根,才能药到病除。
病根究竟从哪里找呢?还得请家长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