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古惑仔”蛊惑孩子行为暴力
96年,“古惑仔”系列影片开始面世。从首部《人在江湖》到《猛龙过江》、《只手遮天》、《战无不胜》、《龙争虎斗》、《胜者为王》,虽然反映的都是黑道帮会的恩恩怨怨、打打杀杀,但卖座火爆,尤其得到青少年的追捧,观者如潮。有人评价:“古惑仔的迷人之处正是在于以血肉之躯厮杀于现代的街市,以平凡人的身手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毫不掩饰的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古老的帮规的结合,使影片弥漫着真实的血腥味。”
正是这种“真实的血腥味”给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据智择优教育了解,在特训学校370多名未成年中,看过“古惑仔”的占绝大多数,有的人还不止一次观看。很多人在问卷调查中表示“最喜欢看的影视作品是‘古惑仔’”,‘最喜欢的颜色是’黑色’”,“最祟拜的是‘龙头老大’”。在工作中,我们也时常会接触一些奇装异服、发型古怪、行为另类,寻衅滋事的少年,其中很多就是“古惑仔”的受害者。
校园暴力
夜幕下,数十个纹身染发的小青年“如约而至”,聚众街头,恐吓谩骂不绝于耳,砍刀铁棍寒光闪闪……港片《古惑仔》中的常见情景让人不寒而栗。10月25日晚,这一幕却在湖南汨罗屈子公园上演,幸运的是,由于市民及时报警,巡警大队2分钟内赶赴现场,一场一触即发的血腥械斗化为无形。
当晚8时,金黄的霓虹灯光笼罩在西湖公园上空,跳广场舞的人群刚刚散去,广场上,突然聚集了一群小青年。
“不晓得他们从哪里冒出来的,应该是早就在附近了。”当时,刘女士和家人正在公园散步,突然出现的一幕让她胆战心惊:20来个20岁左右的小青年指手画脚,气势汹汹,激烈的争吵声中夹杂着难以入耳的对骂;其中几个光着膀子,露出五颜六色的纹身;大部分小青年手里操着长刀, “场面像极了电影《古惑仔》!”
“要砍人了!”和其他市民一样,刘女士赶紧拉着家人远远避开。惊魂方定的她正准备拨打110报警,突然,这群“古惑仔”将刀械随地一丢,四处逃窜,刚才的威风荡然无存。刘女士等正疑惑间,不远处,几个手持警械的巡警包抄过来。
“幸亏民警来得及时,不然一场流血斗殴无法避免。”居民杨先生说,“古惑仔”们逃散后,巡警附近搜查到几把自制砍刀,刀柄很长,放上巡逻车后,车后门无法合上。
“古惑仔”为什么能蛊惑那么多青少年呢?智择优教育心理专家孟老师分析说:
从青少年自身来看,他们心理发育不成熟,道德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缺少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有的人缺失责任心和上进心,精神空虚。而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对很多事情都想尝试,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迷失自我。“古惑仔”以青少年为表现对象,影片虽然讲得是一群混迹社会的小混混,但确有一定内涵,它反映出的是青少年群体意识的增强,片中没有单独的英雄只有强劲的社团,主角老大虽然勇猛,离开了支持他的社团也是一无所用。这正适应了青少年结群心理的需要。讲述的内容火爆激烈、扣人心弦,正好可以满足青少年不甘寂寞和打发无聊的愿望。
青少年都希望被关注和关心,具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中相当一部分是家庭动荡缺失温暖或遭到遗弃的。学习一般又都不好,老师不喜欢,同学们嫌弃。于是,他们自甘堕落,通过喝酒、打架等不正当方式让人知道自己的“厉害”,在耀武扬威中证明自己的“能力”。一名在特训学校的孩子在自己的悔过书中说:“那时候,自己就是觉得老师、父母的说教不如影片讲的实际,学习尖子、学生干部不如‘大哥’威风。”
另外,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失当也是导致青少年变成“古惑仔”的重要原因。家长虽然一厢情愿地为孩子付出,却与孩子缺少有效的沟通,不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在教育方式上有的管教过严,使孩子出于逆反心理很容易通过另类的行为来表示反抗。有的放任自流,孩子又有受到漠视和冷落的感觉,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他们也会做出各种“另类行为”。学校往往重智育轻德育,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以说教为主,用行政手段来禁止孩子各种行为。青少年处于一个叛逆的年龄,简单、生硬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
“古惑仔”虽然是令人头疼的社会现象,但并非不可救治。青少年可塑性强,也容易被感化和接受好的教育,所以只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问题少年”就会得到有效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也会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