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网

父母的心理暴力摧残孩子心理成长发育

网络资源 2019-06-13 21:38:02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孩被班主任老师叫到办公室靠墙站着,这个班主任当着所有办公室其他的老师在数落这个女孩。

  还告诉其他的老师这个女孩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因为妈妈杀死了爸爸然后被关进了监狱。一个没人管的孩子怎么可能好,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之类的话。

  而在整个的批评过程中,小女孩都站在那里晃啊晃,面带着微笑。

  听完这个故事,不禁想到这个小女孩要用多大的勇气和自制力才能用微笑去面对老师当众的羞辱,她的内心不是不痛苦。

  而更可悲的是老师却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才这么说她的。

  故事的后来,小女孩还没上初中就已经和一批社会上的小混混玩在了一起。

  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指出,不打孩子不等于孩子就没有忍受家长的暴力攻击。心理暴力也是暴力的一种,所以说孩子自卑多源于父母的心理暴力。

  家长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育儿经历,看看有没有对孩子说过:

  “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让外人把你领走算了”、“这个小孩怎么这么烦人”、“我没有时间陪你玩,有玩的时间你不如去多看会书”、“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别问了,你记住就好了,都被你问烦了”等等话语。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当中,这些话出现的频率相当的高。

  而在临床的儿童青少年咨询案例中可以发现,大量的孩子问题行为往往就来自于之前父母不恰当的语言表述,和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和误解。

  当一个孩子长期处在这种言语的软暴力环境中,他的问题行为有可能固化或延伸。

  许多软暴力的产生,往往都是家长或老师随口的一句“抱怨”传递出来的,就是这小小的随口一说,就很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影响。

  孩子的内心往往是很脆弱的,他们会很看住教育者的态度,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个暗示,在孩子看来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而在家长软暴力的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多表现出自卑、无目标、敏感、多疑的性格,就想一只躲在枝头的惊弓之鸟,小心翼翼地做着他人要求自己的事情。

  虽然孩子自卑多源于父母的心理暴力,但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应该放心的让孩子去做事,不需要用软暴力的教育模式,别用“家庭暴力”摧残孩子,而是民主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行成一种自信而不自负的性格。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