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
(1)物质条件在于实用而不是奢华
有些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小皇帝”来培养,从小就让孩子非名牌不穿,非进口的东西不用。等到孩子上学以后同学有的东西必须给他配齐,同学没有的东西也让自己的孩子“独领风骚”。殊不知,这样教育孩子的后果只能让他变得肤浅,让他的价值观发生扭曲,让他以为什么都可以用钱就能买到,任何事情只要用金钱就能解决。
父母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的时候,遵循实用大方的原则即可,不一定非要名牌。
(2)将物质关怀与爱心融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物质的关怀,但是物质上的爱并不能代替父母的心灵之爱,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牛奶面包,更需要滋养内心的心灵鸡汤。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可以给孩子物质关怀。只有物质与情感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
手机是物质,信息是情感。这样一来物质与情感就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父母善于利用外物,那么自然就会与孩子搭建交流的平台。
(3)多跟孩子交流沟通
你的孩子需要什么?也许有的父母想半天会给出下面的答案:“嗯,他需要一个篮球,上周跟我说过,我忘了。”“他需要一辆山地车,同学们都有了。”“他需要一双阿迪达斯的篮球鞋,他最喜欢逛这个牌子的专卖店了。”是的,父母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往往是孩子的物质需要,有谁能想起孩子需要的是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呢?与孩子进行交流是最能了解孩子的方法,也是教育孩子最佳的教育方法。只有了解到孩子真实内心的想法,,这样父母才能找准正确的解决方案。
归根到底,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才是“家庭教育”的精髓。孩子需要物质但更需要与父母心与心的沟通。所以,无论你的工作再忙;无论你的生意再大;也别冷落了家里的那个“小王子”!